Hello! 九月的最後一週過得好嗎?

今天是 9 月 29 日,距離年底剩下 94 天。

如果每天以睡 8 小時計算,清醒的時間剩下 1,504 小時=62.67 天。

如果每天滑手機花 1 個小時,會是 94 個小時=3.92 天。

1,504 -94=1,410 個小時=58.75 天

只剩不到 60 天的清醒時間。

聽起來很短,咻地一下就過了,但如果善加利用,也許足夠讓生活產生一些有趣的變化。

最近重新翻看了之前寫的「人生季節」筆記,發現自己又陷入老毛病:想在同一個季節做完所有想做的事情。

很像貪心想拿很多糖果,手卻卡在瓶口的小孩,想要糖果,手卻拔不出來的窘境。明明知道要順應季節行事,但一到規劃的時候,還是會變成貪心的小孩,想把所有的糖果都拿出來,想做所有的事情。

今天想和你聊聊,我對這年底前清醒的 58.75 天的一些思考,還有重新探索「順應人生季節」這件事。


重新理解「季節」的意義

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秋天(現在台灣好像變得沒有秋天了?)。

不是因為天氣涼爽,而是因為那種終於可以期待冬天的感覺。

夏天太熱的時候會想:「什麼時候才會涼一點?」但秋天不會,秋天會讓人覺得「啊,馬上就要冬天了耶,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了」。

最喜歡秋冬了,畢竟我是冬天出生的孩子呀。

這幾個月重新體會到,人生的季節不只是時間的劃分,更是一種心境的轉換,如同自然,每個季節都有最適合做的事情,例如春天賞花,夏天去海邊,秋天的柚子,冬天的泡湯。

但現代生活常常讓我忘記這個節奏。

被各種目標管理法、生產力技巧包圍,好像每個季節都要保持同樣的高生產力。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想起之前讀過的《丟掉你的那些無關緊要》裡的一句話:

做一個懶惰天才並不表示會愛上每一種季節,但會打從心底歡迎每一個季節,讓它有機會啟發自己。

也許問題不在於如何在每個季節都保持完美平衡,而是如何在對的季節做對的事情。


Q4 的雪豹模式:專注模式 ON

如果把接下來的三個月想像成一個動物,我覺得會是雪豹。

雪豹在高山雪季中最活躍,當其他動物都下山避寒時,牠們在雪中狩獵,不是因為牠們特別堅強,而是因為那就是牠們的季節。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雪豹季節」。

對某些人來說是春天,對某些人來說是夏天。

對我來說,Q4 一直都像是雪豹季節。

天氣逐漸沒那麼熱了(在台灣這真的很重要),腦子也可以越來越清晰,這個時候如果還要跟春天一樣四處探索新計畫新可能,或跟夏天一樣頻繁社交,反而是在浪費這個季節的優勢。

所以我決定進入雪豹模式:

  1. 減少過度規劃:不再列出 25 個貪心想完成的目標,而是選擇 1-3 個真正重要的事情,就像雪豹不會同時追捕五隻獵物,而是專注在最有把握的那一隻。
  2. 善用安靜時光:Q4 很多人開始為年底忙碌,但這正好是深度工作的最佳時機,週末大家在準備社交活動時,正是思考和創作的好時候。
  3. 允許不平衡:這三個月如果社交減少、娛樂時間變短,我不會自責,因為這就是我的雪豹季節,專注本來就意味著某種程度的不平衡。

從所羅門悖論中學到的事

重新思考上週提到的「所羅門悖論」,我們總是能給別人很棒的建議,但面對自己的問題卻容易糾結。

如果朋友問我:「Q4 應該同時探索財務自由、學日文、健身、出國玩,還有準備換工作嗎?」我一定會說:「一次專注一件事比較好。」但輪到自己時,總是想要在同一個季節做完所有想做的事情。

因此試著用「召喚 85 歲的自己」這個方法來對抗這種矛盾。

想像 85 歲的自己回頭看這個 Q4,他會說什麼?

可能會笑著說:

年輕人啊,又想當完美主義者了齁。你知道嗎?真正重要的事情,不是靠一個季節的衝刺就能完成的。選擇一兩件事情好好做,剩下的留給其他季節吧。

或是溫柔地提醒:

時間是最公平的貨幣,每個人都擁有同樣數量,不可能一次花光所有貨幣。

這個練習幫助我意識到急躁和貪心往往是年輕時的習慣。

真正的智慧是學會等待,學會在對的季節做對的事情。

謝啦,85 歲的自己。


我的 Q4 實驗計畫

整理了一下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決定 Q4 只專注在兩個主要方向:

◯ 我的工作主線任務是「找尋新工作,一步步打造財富自由的生活」

這是這個季度最重要的事情,因為我想取回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權。我想探索什麼是真正適合我的上班或工作方式,不是為了錢而交換時間,而是為了創造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我渴望找到一份讓我有動力投入的工作, 不用加班、能準時下班、可以遠端工作的職位,讓工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承諾在 12 月 31 日前:

  1. 嘗試生涯探索與自我了解
  2. 建立專業形象與求職系統
    • 更新作品集,至少包含三個能展現實力的專案
    • 重新撰寫履歷、自傳和 LinkedIn 個人檔案
    • 建立系統化的求職流程,專門尋找符合我需求的工作機會
  3. 持續記錄與分享
    • 把求職過程當作實驗,記錄學習與成長
    • 持續每週五發布探索財務自由的 ​freedom hacker​ 電子報,記錄這個轉變過程

這個任務讓我既緊張又興奮,因為這不只是找尋一份新工作,而是重新定義我和工作的關係。我想成為那個可以掌控自己時間、為自己的未來負責的人。

◯ 我的人生主線任務是「為未來的家做準備」

這個任務讓我感到興奮,因為這是在為未來的可能性做準備。我希望可以開始為未來的生活做一些具體的想像和規劃,不只是抽象地想著「以後要有個家」,而是真正去了解什麼樣的空間、什麼樣的生活方式是我想要的。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承諾在 12 月 31 日前:

  1. 實地探索與想像未來
    • 看至少三間房子
    • 記錄每次看房的感受,釐清自己對居住空間的真正需求
  2. 建立系統化的資訊收集
    • 建立系統來幫我篩選和整理房屋資訊
    • 研究不同區域的生活機能和未來發展潛力
  3. 財務規劃與準備
    • 了解購屋相關的流程和費用
    • 開始為未來的購屋計畫做財務準備

這個任務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家」不只是一個住的地方,而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的具體體現。透過這個過程,我希望更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未來,然後開始往那個方向努力。


被打亂的計畫其實⋯⋯?

最後給自己的小提醒,想分享《​瑠璃の宝石​》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情節。

(會小暴雷,快逃)

動畫第十話〈​ワンセンテンスの廃線路​〉主角們要去採集鋅礦,沿著廢棄鐵道前往礦坑,結果發現隧道口崩塌無法通過。伊萬里學姊只做了原本那條路線的功課,沒預料到會有這種狀況,只好決定帶著谷川和瀨戶撤退。

但在回程路上,因為下山的時間充裕,反而往入口的反方向走去,他們竟然在鐵道旁發現了大量鋅礦。後來回研究室查資料才發現,原來是當年因為天災來不及補道碴,鐵路公司用鋅礦當臨時道碴。

如果隧道沒有崩塌,他們也不可能回頭發現這些意外的寶藏。

這讓我想到,人生的季節也是這樣。

有時候原本的計畫被打亂,反而會發現更好的可能性。

也許 Q4 不會按照我現在的規劃進行,也許會有意外的驚喜,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挑戰。

但這就是季節的美妙之處,你永遠不知道這個季節會帶給你什麼,但你可以選擇用什麼心態去迎接。


結語:給正在思考 Q4 的你

如果你也在思考這到年底的最後 94 天要怎麼度過,想邀請你一起停下來想想:

現在屬於什麼樣的人生季節?是適合深耕的冬天?還是適合探索的春天?還是適合社交的夏天?還是適合收穫的秋天?

不要太執著在某種「應該要怎樣」的框架裡。

也許你的 Q4 適合休息,也許適合衝刺,也許適合實驗,也許適合整理。

聽聽內心真實的聲音,然後選擇一兩件真正重要的事情去做。

如果對現在的處境感到不安,或是感到混亂無助,我喜歡《​跳槽的魔王大人​》裡来栖さん說的:

不過經歷了一兩場暴風雨,就不相信會放晴,這樣太可笑了吧。

人生有季節,每個季節甚至是每天都有不同的天氣,雨天也有雨天的美好,晴天也是,每天都很好。

祝你有個美好的 Q4 開始,就像我也祝福自己一樣。

也許我們都能學會在對的季節做對的事情,學會順應人生的節奏,學會在變化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穩定。

Keep experimenting.

胡胡 xx


本週發現 Weekly Something

Sahil Bloom 的你的​人生季節 - Sahil Bloom 在他的電子報中提到,人生就像自然界一樣有不同的季節,每個季節都有最適合做的事情。不是所有目標都需要在同一個時間點完成,學會順應自己生命的節奏,比強迫自己達成所有事情更重要。

我特別喜歡文章中引用的這句話:

「對四季更迭懷抱興趣……遠比對春天陷入無望的痴戀更令人心境愉悅。」

“To be interested in the changing seasons is … a happier state of mind than to be hopelessly in love with spring.”

― George Santayana

還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概念:季節不會重複。

你無法重新體驗過去的季節,同等,你也無法提前體驗即將到來的季節一樣。但如果我們試著緊抓住不放眼前這個季節,又會錯過什麼樣的美好呢?

也許真正的智慧是學會「愛上季節本身」,而不是執著於某個特定的季節。

Ali Abdaal 的 Autumn Reset 工作坊 - 這次工作坊已經結束,可以點擊連結看重播,Ali 提供的季度反思框架很實用,他不只是提供方法,而是透過一些很棒的問題讓人真正深入思考自己的生活。

我特別喜歡工作坊中的這幾個日記提問,每一個都讓我停下來認真想了好久:

如果未來的你現在可以傳一則訊息給你,會說什麼?

真正了解你的人會說你應該更專注投入在什麼事情上?

你做了哪些單純為了享受的事情?不包含任何提高生產力的目標?

這些問題很有趣,因為重點不在深究「做了什麼」,而是在問自己「為什麼」和「感受如何」。

第三個問題特別戳中我,讓我意識到自己很少做那種純粹為了開心的事情,總是會想著「這個對我有什麼幫助」,「我會不會因為做這件事變得比較厲害或是讓人喜歡」。


本週日記提問 Journal Prompt of the Week

如果可以重新安排這一年,哪些事情會放到不同的季節去做?為什麼?


本週劃線 Highlights this Week

順著季節生活也不是要你努力改變一切,設法讓目前的處境轉變成你心目中想要的樣子。所謂順著季節生活的意思是指,給你的挫敗感一個可以舒緩的空間,而不是讓它來操控你。

From 《丟掉你的那些無關緊要》, by Kendra Ada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