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你有聽過「免浸泡」的米嗎?
三好米官網中「免浸泡?到底要不要泡? 」一文解釋,為什麼米會標榜免浸泡,是因為在製程中,機器將米粒外表割出微小的裂痕,讓米粒可以更快地滲入水份,煮起來也比較容易快軟。
瞭解免浸泡米的特色之後,和閱讀米袋後的煮飯建議,我照著步驟煮,不知道為什麼,最後煮起來的飯不是黏糊糊就是米心沒熟,可以吃但是沒那麼好吃。
我一直在猜,到底是人的問題還是電鍋還是水量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但每次嘗試都失敗作收,可能是太挫折,只想把這件事當成笑話來看,我常和朋友笑說我是一個不會煮「飯」的人,飯煮起來就是沒那麼好吃。
讓我不驚感嘆,每次回台中,都可以吃到恆定好吃的飯。
好像那個飯在宇宙中有一個恆定座標,好吃度是不會改變的,實在驚人。
於是上次回去就和阿嬤閒聊煮飯,我說我覺得我煮的飯都不是很好吃。問問阿嬤說她怎麼煮,她說她都很早就洗好米在泡米,泡多久?她竟然回答「三個小時」。我嚇呆了。所以我每次都相信米袋建議說免浸泡,直接洗完就煮,照著規則走的我,反而離我喜歡吃的口感天差地遠?
我決定照著阿嬤的方法試試,上個周末,早早起床洗衣服,洗米後泡了三小時。煮了之後,太驚訝了,原本好吃程度只有 6 分,竟然晉升為 8 分,天啊,只是等三個小時的差別,有差那麼多?What?
煮飯這件事讓我學到三個重點:
- 有時候打破規則會有新的驚喜發生。
- 美好的事物需要時間醞釀和發酵。
- 多跟阿嬤和媽媽聊煮東西。
現代環境讚揚快、讚揚有效率、讚揚處理時間短。
可是有些東西要變得美好、要變得無可取代,都需要時間。
有些可能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製作,但有些只是需要時機成熟。
當下次覺得自己有什麼東西做不好的時候,除了找找新的方法投入。我希望我告訴我自己的是,有些事情需要時間,需要時間讓事情變好,讓事情發展,讓一切好好成熟。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人生中只要是值得的事,都需要時間醞釀,也需要用心付出努力。
From《跟陷阱說再見:還不知道你為什麼把人生過成這樣嗎》,by David M. R. Covey, Stephan M. Mardy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