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這週和朋友聊到目前為止的諮商心得,想和大家報告:)

目前的諮商頻率是兩週一次,視情況而定。記得曾經有一個月,甚至只去了一次,一切都依自己的需求為主。

在與諮商師的互動中,有時候我會不太認同他所說的話。一開始跟朋友討論,朋友表示會不會是諮商師年紀比較輕,會不會沒辦法體會某些事情。例如,我的年代會有的同志問題,現在這個年代好像大幅減少了。但後來我想,這樣的疑慮蠻合情合理,但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諮商師同樣也依他的年代看法,給了我許多不同的想法,這些可能是我在自己的生活環境中難以遇到。


從日文課的經驗談起

有一次,我和諮商師談到我去上日文課的事情。

老師是大阪人,他想用大阪舉例,問同學們有沒有去過大阪。我舉手了,結果被第一個問:「大阪哪裡好玩?」我停頓了蠻久,全班哄堂大笑,還笑了兩次,因為我停頓了兩次。我告訴諮商師,我不太喜歡這種被大笑的感覺,感覺好像被嘲笑。

諮商師問我,如果是他笑的話,可能是會心一笑,覺得「這個同學」很認真地想回答。明明可以糊弄老師過去,卻選擇忍受沉默的停頓,認真回答的同學其實很有趣。

聽到這裡,我感覺好像被諮商師的說法解救了。


重新看待錯誤和無知

我一直以來覺得犯錯是非常可笑的,無知非常可笑。

但有時候,我會想起朋友說的:

正是因為不會才去上課,因為不會才花錢學習。

需要時間思考,停頓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個世界變得很急促,追求效率和速度,莫名形成了許多不必要的焦慮。


諮商帶來的反思

有時候,諮商結束後我會覺得虛脫,來不及記下當時討論了什麼。

但最近幾次,我試著努力記錄下來,有機會再和大家分享。對於了解自己,這都是很好的事情。因為要試著向幾乎完全不認識自己的他人(諮商師)表達,需要很努力地用自己理解的詞彙去說明和表達。對於一向不善表達的我來說,這點很困難,但我並不討厭,反而覺得這些挑戰很有趣,對我來說真的是蠻棒的事情。

在諮商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口頭禪,「一定是這樣的吧」、「應該」之類的,或者發現自己特別在意哪些事情,注意到一些細節。


與諮商師的互動細節

例如,有一次我把想討論的事情記在手機上,但後來覺得在諮商時拿出手機不是很好,所以下一次就改記在紙上。

一些小細節,就像篩子一樣,一次次幫助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諮商師

其實,與諮商師的磨合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許經歷了一些不喜歡的事情後,才會發現自己真正更在意的是什麼。

  1. 在諮商後,可以為自己喜不喜歡這個諮商師打分數,寫下為什麼一開始想去諮商,想了解自己哪些部分,或者想抒發心情,有一個難題不知道跟誰說。
  2. 如果把諮商師當作一個教練,你希望對方怎麼訓練你,給你哪些指導或作業,最理想的狀況是什麼,哪些方式會踩到你的地雷,這些都可以告訴他。
  3. 可以給不同的諮商師三次機會,並記錄下喜歡或不喜歡對方的部分,這樣你也可以更了解自己需要怎樣的服務和陪伴。

我的諮商師發現我在談到家人的時候,似乎會壓抑或苦笑。他告訴我,如果在談話中感到激動或不舒服,都可以先緩一緩。有些小細節,如果對方讓自己不會感到很有壓力,或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拒絕不適合的諮商師,也是給新的人機會。

我相信,諮商師這個職業,一定也希望能幫助到眼前的人。如果你拒絕了不太適合的諮商師,他也會有其他機會去接觸別人。甚至你可以給他反饋,因為他可以和他的督導或其他諮商同事討論個案情況,這樣也會有新的發展空間和方向。我相信這是好的。

最近我在聽 Noah Kagan 和 Tim Ferriss 的 podcast,裡面提到一句話:「​Feedback is a gift​.」(反饋是一份禮物)。我很喜歡這句話。他們提到 Facebook 的總部似乎也有這句話出現在辦公室的牆上。


結語

諮商是一條探索自我的道路,雖然過程中可能會遇到挑戰和不適,但這些都是自我成長的一部分。嘗試了解自己,並找到適合自己的諮商師,是一段值得投入的旅程。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Feedback is a gift​.

From ​How to Launch a Million-Dollar Business This Weekend — Noah Kagan - YouTube​, by Noah Ka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