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最近發現家裡附近的烏弄到上個月底結束營業,心裡有些感傷,好喜歡喝烏弄啊。於是跑去瀏覽那間店的 Google 評論。意外發現許多巨嬰評論,嚇到嘴巴有點閉不上。
其中一位顧客非常兇狠地指責店員在外送平台上超過營業時間還接單,他認為這浪費了他的時間,也浪費了外送員的時間,店家沒有準確設定關門時間,產生諸多不便。但這位客人用字、口氣都十分得理不饒人,不禁反思這種指責真的公正合理嗎?畢竟,誰沒有在工作中犯過錯呢?
這讓我想起一位朋友曾經和我分享的故事,他一位在澳洲打工度假的朋友,在一家飲料店打工時因為是新人,不小心做錯了飲料,他急忙迅速道歉,客人卻只是輕描淡寫地微笑說沒關係。
這種寬容的態度和剛才提到的指責形成了鮮明對比。
每個人都有失常的時候,或是價值觀或想法和我們不一致的地方。如果總是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對方的角度,就很容易以自大或自視甚高的方式來評價對方。這種態度對於世界或事物的進步沒有任何幫助。
我懷疑,這是否與小時候經常受到指責有關。很多人害怕犯錯,尤其我超怕,所以當別人犯錯時,這些人轉身就變成了糾錯大師,正義的執行者。但這真的有意義嗎?這對社會真的有實質的幫助嗎?
我認為不是。
透過這篇文章,我希望提醒自己,在遇到不合理或不公平的事情時,先停下來思考,嘗試想像各種情境,給對方一個理由。他們不是故意傷害我們。如果他們是你最好的朋友而無意中踩到你的地雷,你會怎麼做?你會如何為他們辯解或原諒他們?
我們應該學會更寬容地看待世界,接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
理解世界上總有人喜歡你不喜歡的東西,也有人不喜歡你喜歡的東西。當我們了解到這一點,我們或許就不會那麼執著於自己的觀點,也不會對不同的事物那麼敏感。最終,學會如何接納和理解不同的人生和經歷,將使我們對不同的文字和情境產生更多的感受。
如果我們能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有愛、更有彈性,那麼這世界將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What if being kind was our number one job?
From《A Year of Living Kindly》(練習善良的一年), by Donna Came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