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ght Everyone!

小小遲到了~

上週末回台中一趟,刻意營造微數位斷捨離,不帶電腦回去。為了不逼死自己,決定錯過原本早上十點發電子報的時間,改成晚上十點發。

我來了~


上週提到 We Tell Our Story,自我應驗預言。

如果想像自己做得到,就做得到。

如果無法想像自己做得到,就無法做到。

能不能實現想像的事情,其實和內心的聲音很有關係。這週想聊聊內心批判者,最近我開始讀《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書中剛好提到「內心批判者」。

習慣自省、追求完美、對做的事情抱有很高的責任感、對自己沒有自信,都有可能是因為內心批判者的聲音太大聲,他實在太吵了。

周慕姿在線上課程中把內心批判者比喻成「唱衰魔人」,我蠻喜歡這個比喻,唱衰很傳神,魔人又有那種執著想把對方打趴的感覺。

但是我更喜歡《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 書中對內心批判者的比喻。

以前我會和那個聲音爭辯,而且每次都辯輸(此外,爭辯也消耗了太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最近我發現,最好的方法是別理會那個聲音。我幾乎把它當成一個難搞的同事看待,我告訴它:「好吧,反正你有權表達意見。」

要怎麼面對內心批判者的方法其實很簡單,不是叫他閉嘴,而是把他當成一個怪咖同事就可以了。

他有權發表他的意見,但不用把他說的話放在心上。試試看左耳進右耳出。

他可以大放厥詞他的想法,或是講一堆很機車的評論,那是他的選擇。

要如何跟內心批判者(怪咖同事)共處的方式,是努力改變自己對他的反應。

如同 Ali Abdaal 在 2024 Alignment Workshop 工作坊裡說的一樣。

We don’t need to beat ourselves up.

What’s happened has happened.

Beating ourselves up doesn’t actually do anything to change it.

Anything other than the fact that we just feel miserable about ourselves.

我們不需要自責。發生的事情已經發生了。

打擊自己除了徒增痛苦之外,並不能改變既定事實。

要如何與內心批判者共處,可以試試注意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記錄下來,讓衝動的感覺緩一緩。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承認自己的感受,也考慮對方的感受。也就是說,不要堅持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不要堅持自己「很聰明」、對方「愚不可及」。一個人老是堅持自己是對的,那是對一段關係或一個家庭最大的耗損力。與其想著誰對誰錯,你應該思考你們各自的感受。

From《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by Philippa P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