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忽然間就三月底了,2024 年的第一季就過了。

這個週末我去了一趟新竹找朋友。

只能說新竹地頭蛇好厲害,每個行程之間幾乎沒有間斷,完全沒有苦惱下一個景點,順順地走完一整天,好充實。

一連兩個週末都出遊,上週和朋友去了貓空。在公車站遇到一個外國面孔的人,上山後去餐廳吃飯,沒多久後同一個外國人在我們旁桌坐下。可能是因為覺得有緣,便隨興聊聊,聽聽他拜訪台灣的理由和這趟旅程的點滴。和他的對談中,我才發現自己對於台灣的認識非常有限。

同時,我發現我也沒辦法和新竹地頭蛇一樣,好好的介紹家鄉台中,甚至也沒辦法介紹已經住了五年的台北,我想接下來的課題是好好認識生活的週遭吧。

我想接下來我也要對台灣發揮我的好奇心超能力,開始了解我生活的這座島。


練習分享日常生活能幫助瞭解自己

從這些出遊的經驗中,我想到或許可以開始練習,練習想像有一個遠道而來的旅客,一個完全不熟悉的人,我會如何和他介紹我一直生活的地方。

  1. 我喜歡吃的東西是什麼?為什麼?
  2. 我喜歡去的地方是哪裡?為什麼?
  3. 如果可以完全不藏私的推薦,我會推薦什麼?

如果真的太難,就挑一個對自己最有興趣的地方然後開始深入的了解,用各種事情吸引自己,激起自己的好奇心,更了解自己身邊周圍的環境。

人文地景產,任何一種都是文化的其中一個部分。


練習描述事件和情緒能幫助瞭解自己

我覺得和去諮商也有一種異曲同工之妙,眼前的心理師除了個資上面的基本資訊,對於我的認識基本上是零,比起朋友、家人或是生活中的其他人,可以相對客觀的(當然保有他的主觀)去認定或是分析我口中說出和分享的事情。

其中一個很挑戰的地方是,因為他不認識任何生活面向的我,對於我的既定印象很模糊,因此在敘述事件和情緒的時候,必須用更精準,或是盡可能地畫面化,使用更具象的比喻,描述自己的感覺或是想法。透過這個練習,我相信對於瞭解自己也大大的幫助。讓坐在對面的他人理解, 這是一件蠻不容易的事情,而去諮商又可以少掉被評價的這層疑慮,因為不隨意評價我,是心理師需要保有的專業。

從這些對談和思考的過程之中,能夠發現自己是如何對自己說話,內心的聲音就被播出來,當分享不開心的聲音或是情緒時,可以進行下一步反想,如果不想這樣對自己說話,能夠如何改變。或著試試看問自己,這真的是我的想法嗎?還是生活中哪些人會對我這樣說?爸爸媽媽?哪個家人?或是自己很在意的人?但那都是別人的聲音,找尋屬於自己的聲音,就是練習將心中的想法具象化,然後再修正再調整。


新竹之旅雜談——Say more yes.

前天一進新竹美術館,熱心的導覽員就靠過來問說要不要介紹一下。

獨活女子這部日劇徹徹底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我再也沒辦法用以前的想法過生活,體悟到旅遊或是體驗人生,就是會有各種形形色色的方式。女主角對於每一集出現的小精靈角色都心懷感恩,這些小精靈會冷不防地自言自語,開始討論自己生活的地方,忽然一股腦地分享自己的想法給女主角,而女主角就像是電影 Yes Man 裡的男主角,對於這些小精靈來者不拒,有人推薦的食物就去吃吃看,有人覺得不錯的活動就去試試看,就算不是原本的旅行計畫或是原本喜歡做的事情。

如果是以前的我,一定會害羞地或是有點討厭地拒絕別人的導覽。

但就像 Randy Pausch 曾經在演講中提過,經驗是最難取得的東西,需要透過大量時間的累積,因此多數企業會付給經驗豐富的顧問大筆酬勞,因為許多事情需要仰賴他們的經驗做判斷。

謝謝年邁導覽員杯杯的熱情解說,謝謝。

新的一年我也希望我多對原本會說 No 的事情多說 YES。

希望你也是:)期待下週見。

hu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