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端午連假過得如何?今天是假期最後一天,打算繼續 chill~前兩天也很 chill,感覺充電不少。
默默上週就去了六次諮商,時間過得真快,從二月到六月的現在,獲得好多轉變,好多感謝。
我發現自己和最一開始變得很不一樣,變得更願意開放的提到自己的各個面向,不只有一開始想和諮商師談論家人,開始願意談到各種人際關係和工作。
第六次主要是提到對於工作上的恐懼,說到底我還是過度在意家人的看法,怕被困在不自由的狀態中,怕不以工作為榮的忙碌著。很喜歡諮商師的提問:「這樣的恐懼,是不安的成分比較多?還是自責的成分比較多?」從這個角度切入後,我發現是自責比較多,讓我聯想到這週遇到的事情,因為下雨走路回家,對面迎來是媽媽牽著小女孩,妹妹看起來呆呆的、有點不專心走路,後來就有點滑到,腳踉蹌一下,媽媽立刻大喊「你看!不走好XXOO⋯⋯」
我忽然意識到,有多少次,我內心的聲音也是這樣的告訴自己?
「你看,又來了,你又錯了。」
「你看,你就爛。」
「你看,你什麼都做不好。」
「你看,OOO就是做比較好。」
「你看,XXX很厲害,你要多學習他。」
我才發現,這些聲音其實都不是我原生的,也不是我預設的,而是從和我共同生長環境的人帶給我的,而是誰把這些聲音帶給他們,不得而知。
但現在我知道,我不想再讓這樣的聲音影響我,下次心中如果急著說「你看」,我不想匆忙低下頭承接那道指責,而想試著拍拍自己,那個不小心做了什麼事的自己。
告訴自己: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更有可能很快就會遇見下次,一次一次的面對,學習避免、學習減少這樣的情況就好。就算不行,也是很正常的,一次一小步進步就可以了。」
「你很好,但你也是個凡人。」
能夠開始諮商真的是太好了,尤其是認真思考心靈健康的自己,真的很棒。第一輪的諮商到了尾聲,期待新一輪的開始。
端午愉快,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我們承襲下來的習慣和行為,往往可以從我們自我對話的方式中發現端倪,尤其是透過內在那個吹毛求疵的自我。幾乎每個人的腦中都有一種持續不斷的嘮叨或評論,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以致於沒有注意到它在說什麼。
From《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by Philippa P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