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如果每天只能挑三個東西用,你會選擇什麼?
別無他選,其中一個我會選閱讀器。
COVID-19 來得突然又洶湧,生活型態被迫轉變,待在家的時間變得很長。以前可以用空間區分休息和工作的情緒和狀態,回到家登出工作使用的帳號,從離開辦公室的那刻就是下班關機。但因為疫情,啟動居家辦公,所有使用的電子工具,電腦、手機或平板,各種通知將工作和私人生活攪和一起。
無止盡的高速運轉,該怎麼停止?
我一直很嚮往極簡生活,追求身心靈的平靜。
整理魔法師近藤麻理惠說:「留下讓你心動的東西,選擇留下的東西,而不是選擇要捨去的東西。」 此時,就是斷捨離的絕佳時機。環顧房間,曾以為的必需品似乎變得不那麼重要,為了讓休息和工作的狀態分開,勢必要劃分空間和整頓擁有的東西。如果每天只能挑三個東西用,其中一個我會選擇閱讀器(現役戰士:KOBO Clara 2E,目前停產,可考慮購買 KOBO Clara BW)。
這篇文章將分享閱讀器帶來的五大好處。
閱讀器的五大好處
1. 減少滑手機
如果現在有兩分鐘的空檔,無意識習慣做什麼?
先舉手承認,我常不自覺拿起手機猛滑。記得有場線上演講,講者請台下聽眾拿起手機看看,等大家放下後,反問現在是幾點,鴉雀無聲,竟然沒幾個人能回答。手機好玩也很強大,卻是時間的大盜,常讓人下意識拿了就滑,放下後也不記得剛剛在看什麼。
閱讀器是「手機完美的替代品」。
閱讀器最迷人的好處就是「專注於閱讀」。閱讀器只能閱讀書籍或是 PDF,畫畫線或做筆記,當拿到它,就等於直接告訴大腦準備進入閱讀模式。不怕再被忽然跳出來的手機通知打擾,和數字小紅點說掰掰。
2. 輕便好攜帶
閱讀器很輕,閱讀器可以裝不止一本書。
閱讀器大小和手機差不多,重量甚至比手機還輕,可以長時間拿在手上。甚至不小心忘記帶閱讀器出門,也可以直接用 KOBO 的手機 App 看書。紙本書的不方便,是出門在外大多只會帶一本書在身上,除非需要練負重,才可能一次帶好幾本書。裝載的電子書,少少的容量能裝好幾百甚至幾千本書,解放單本閱讀的限制,適合雜讀和大量閱讀的人。
容易分心,喜歡看一本跳看另一本的你,一定要試試閱讀器。
3. 方便買書
閱讀器讓閱讀書籍變得像是閱讀文章,隨性又雜食。
過去買書的經驗:
- 有人推薦或是喜歡的作家出新書
- 先上網搜尋 → 查查書評
- 下單 → 等待收貨
三天就過去了…閱讀器最有魅力的地方就是一鍵購買、一鍵下載(荷包瞬間扁掉),無論是懸疑詭譎的小說或知識含量破表的工具書,都能立刻收入口袋行動書庫,隨時想讀什麼就讀什麼。不需強迫自己逐字逐句的看過,挑有興趣的部分,讀起來好玩有趣,也不會壓力山大,更能投入閱讀體驗,幫助思考更加跳躍。
買書只花不到幾百塊,就能得到一部精彩絕倫的小說,或是一個人窮極一生的研究,聽起來不是超吸引人的嗎?
4. 護眼
電子紙就像一般的紙,即使在豔陽下,不需要調高亮度或用手遮著螢幕擋光,不用瞇眼就看得很清楚。
閱讀器的暖光功能和電子紙相對手機不傷眼,為了維持每天睡前閱讀 30 分鐘的書,我使用《原子習慣》書中建立好習慣的方法「讓提示顯而易見(Make it Obvious)」,將閱讀器放在床頭,刻意把手機放遠,建立睡前閱讀的環境,既能享受閱讀,又能減少盯著手機螢幕的時間。
5. 搜尋關鍵字
最喜歡的那本書裡有句很棒的話,那句話在第幾頁?原本寫什麼?
常常在書上看到喜歡的句子或想法,迫不及待註記畫線,可惜闔上後就石沈大海,只留下看完書感到充實的自己,卻沒辦法在腦海裡輕易喚回相關的記憶。電子書只要搜尋關鍵字,就能立刻鎖定在哪個章節、哪個段落出現的想法和金句,還能直接匯出註記,複製分享給朋友。
延伸閱讀:唐鳳連睡覺時都在學習!天才政委親揭速讀密技:我閱讀像寫程式,不一行行念
我大概在 12 歲接觸到古騰堡計畫(編按:Project Gutenberg,美國伊利諾大學學生 Michael Hart 於 1971 年發起,將文化作品數位化和歸檔,由志工參與,鼓勵創作和發行電子書,是最早的數位圖書館)。
當時已經有全文檢索,我很小就這樣看書,也非常依賴全文檢索,但紙本沒有這個功能,所以我幾乎沒辦法用紙本閱讀。我看資料非常快,大概蒐集每頁的一些關鍵字,等到我睡一覺醒來,腦中就有大致的結構,如果要回想作者講了什麼,靠這些關鍵字就可以想到。其實你如果寫過程式,寫程式的人看程式碼就是這樣看的,是在腦裡建立抽象結構,不可能一行行念出來。
資料來源: 經理人
結語
閱讀器讓閱讀變成一件輕鬆的事。
趕捷運前隨手就能抓起來丟進包包,無形間增加閱讀的機會,取代無止境地滑手機,用有趣觀點陪伴枯燥通勤生活。總括來說,閱讀器絕對是人生中做過最好的投資之一,現在的閱讀量狠甩過去幾年,記得去年就閱讀超過 300 個小時。
如果翻開紙本書對你來說有些壓力,試試閱讀器吧,用另一個方式探索閱讀的世界,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美好的事發生。
數位極簡主義,你的價值觀是什麼,你所使用的數位產品應該圍繞著這個價值觀。 — 書評奈米 Podcast 耳朵書籤
期待下封信見。
hu 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