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這個週末一不小心又看了太多電視,完全和自己約定的限制程度不一樣。我其實也不知道為什麼忽然之間看那麼多電視。看了《​人生複本​》(Dark Matter)和很多不同的 YouTube,星期六捨不得到兩點才睡,而星期五則是一點才睡。

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我希望健康的生活真的很不一樣。

在當下的我,做這些事情時是很開心的,但是我不喜歡自己事後有這麼多罪惡感。要如何消除這樣的罪惡感呢?我想是,重新定義這些娛樂之於自己的意義?想像成心理師問我:「為什麼那麼喜歡看電視?

我發現,台灣的電視節目開始蓬勃大概是我國小的時候,當時有無窮無盡的卡通。當大人們發現和孩子沒話說的時候,電視就成了消除尷尬和不快樂的工具。即使至今,許多住家的裝潢擺設也常以電視為中心設計。有些家長希望小朋友保持安靜,就會打開 iPad 或手機讓他們轉移注意力。螢幕似乎有一種魔力,讓人專注於眼前的東西,而不去思考其他事情。

可是,除了螢幕的亮光對眼睛傷害,囫圇吞棗的看著、吸收著影片,這些或多或少會影響真實生活。

或許看電視的虛擬生活讓我不用面對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生活相對無聊和索然無味,有很多需要花費力氣的事情,例如思考和整理自己的創作、思考接下來想寫的內容、思考自己的人生、整理環境、斷捨離、準備三餐、冰箱除霜等等。

看電視有種被動蒐集資訊的感覺,讓我覺得自己有一種假象生產力的錯覺。好像如果看影片的話,就不需要面對真實生活發生的事情,可以一直放空。我記得之前在推特上看到這種現象被稱為 passive entertainment,消極娛樂。

但看影片或是電視也有可以成為積極的娛樂,例如,主動想了解某個議題而去看紀錄片,主動想了解日本文化而去看日劇,練習日文的日常對話,或是想了解怎麼畫畫,而去查找畫畫的 YouTube 影片。

我希望接下來的生活中,看電視或影片不單純只是消極的娛樂,而是積極的娛樂。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事實上,有時可能是一整天都在刻意忽略,因為你的精力會默默集中在對付你所抗拒之事,無論那是什麼。所以,你不只浪費寶貴精力試圖避開心中一直困擾你的事,而那樣的努力是徒勞無功的。很諷刺,對吧?真相是:一旦我們願意正視必須面對的一切,剩下的部分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From《​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by Ashley Stah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