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來到年度回顧系列的最後一篇:「志業篇」。
如果你錯過了前兩篇「健康篇」和「人際關係篇」,別擔心,可以點擊連結。
回到主題,以生命之輪(Wheel of Life) 這個工具,思考志業的三個面向:「任務、成長、金錢」。從 1 到 10 分,現在的自己是幾分?
My Wheel of Life (2024)
#1 任務
任務一:靜態網站上架完成
今年,我設定了三個任務目標,而其中最讓我感到驕傲的是!
我終於架好了自己的靜態網站! 椰齁!!!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不真實,有種滿到溢出來的成就感,也讓我和每年 $108 美元的 Ghost 平台說掰掰,轉用 Quartz。
想特別感謝 jzhao 所創建的 Quartz,官網詳細的教學,搭配 ChatGPT 的協助,一步步完成這項目標,終於順利地上架了網站!
當然這只是第一步,未來會持續進行迭代與更新。
如果你對這段過程有興趣,歡迎參考我的架站日誌。
任務二:連續周更電子報一週年
今年,我實現了每週更新電子報的挑戰,連續一年,每週都盡量生出一篇!
我特別喜歡其中四篇:
尤其是《Die with Zero 東京行》這篇。
回讀的時候差點落淚,因為我終於知道提早完成排程電子報不是癡人說夢,出國也不會影響一直想做的事情的節奏。
我深深感受到「習慣是一條鎖鏈」,當習慣成為一條鎖鏈,就不會輕易想斷掉它。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斷掉,也不需要被完美主義打敗,重新開始一條鎖鏈就好。
還有今年,我開始用不同心態面對目標。
例如,當目標看似遙不可及時,我會問自己:
- 如果讓這件事情變得好玩,會是什麼樣子?
- 如果這件事情只做到 20 分會是什麼樣子? 60 分又會是什麼樣?
然後就先試著想想看怎麼讓他好玩,並先做一個「20 分」的版本。
就像如果想學游泳,不需要一開始就用奧運選手的訓練菜單嚇自己,而是先適應水的感覺、踩踩水,建立基礎,再慢慢增加難度。
其實有時候實際執行後,成果都比我想像的更好。
任務三:日文 N5 完課,繼續上 N4。椰。
#2 成長
我的失敗計畫
我有好幾個失敗的計畫,其中一個是,每個月底用一份 mini presentation 總結。
結果呢?只做了一個月。(傳送門:挑戰月度回顧)
接下來的下個月完全提不起勁,這種情況應該很常見吧?
回顧這段經歷,我發現自己常被別人的做的事所吸引,例如覺得某些事情很酷就想試試看,結果發現並不適合自己。但其實,這沒什麼大不了。就像閱讀一樣,覺得有趣就讀讀看,跟隨自己的好奇心走。雖然好奇心有時候會像脫韁的野馬,讓人一頭栽進去,但透過紀錄和追蹤進展,能慢慢馴服好奇心。
提到目標設定,常見的一個方法是 SMART,想來聊聊其中的 M(Measurable)這個部分。
數據不會說謊,一翻兩瞪眼。
當我開始記錄時間的流向發現:
- 是不是花太多時間滑手機?
- 是不是花太多時間看電視?
- 是不是沒花多少時間運動?
- 是不是沒花多少時間讀日文?
- 是不是沒花多少時間閱讀?
- 是不是沒花時間和心愛的人保持高品質的聯繫?
忠實地記錄和追蹤自己想嘗試的事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而我想引用《編舟記》裡松本老師和岸邊說的話:
字典不會讚揚你,但它也不會批評你。
同樣數據也是,它不會批評你。
紀錄的意義並不是為了增加自責的機會,也不是狂卸責給「意志力不夠」這種都市傳說,而是幫助自己調整系統,建立真正適合自己的習慣。
但,要怎麼找到時間做想做的事情?
真的「沒有時間」嗎?
Matthew Dicks 曾提過一個小故事,他在一次與女客戶的會面中,對方遲到了七分鐘,並在會談中說明她沒有時間完成寫作計畫的困擾。
Matthew 聽完後回她:「妳遲到了七分鐘。」
對方急忙著道歉,Matthew 回:「妳誤會了,我這樣說不是為了讓妳感到難堪,而是在這空檔的七分鐘,我拿出電腦,開始打字,繼續我的寫作。」
真的「沒有時間」嗎?其實「沒有時間」可能只是一種迷思。
I don’t have time is a complete myth. It’s that I’m actively choosing not to make the time. - Ali Abdaal
碎片時間隨處可見,重要的是如何善用它。
有時候我會常常被一種想法綁架:「我一定要有兩個小時的空檔才能寫作,我要穿上我最舒服的衣服,我要喝一杯超好喝的咖啡,我要聽我最喜歡的音樂,這樣我才能進入狀態。」
真的嗎?
與其等候完美狀態降臨,我相信任何的碎片時間都是寫作的最佳時機。
決定減少滑手機的自己
想要取回碎片時間,其實有一個捷徑,就是「減少滑手機的時間」。
因此,今年我開始練習數位斷捨離。
- 每週選定一天晚上完全不開電腦。專注於閱讀、寫作或散步。
- 周末早晨拒絕滑手機。我和朋友分享,有一段時間的週六,我早上醒來一直滑手機到下午一點才離開床去找東西吃,朋友回說聽起來很放鬆哈哈,但事後我都會很不開心,我發現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甚至厭惡,所以才設定了不在週末早上滑手機的新習慣。
- 手機沒有通知。我手機的通知只有我媽、銀行、信用卡,沒有社群軟體除了LINE,但如果 LINE 可以不綁手機,我會毫不猶豫地移除。
這種刻意練習,讓我盡力遠離數位干擾。
但就算我做了上述三個方法,我的手機使用時間還是很多,每天最少還是有一個多小時,不自覺的拿起來滑真煩哈哈。稍微看一下我去年開始的紀錄(Screen Time Tracker),總計快 300 個小時眼睛黏在手機上。
希望接下來 2025 年,再想想新的辦法減少手機使用時,例如不帶手機出門去散步。
不滑手機所發現的趣事
我想分享一個小故事,今年初,我第一次去了郵政博物館。
沒想到,竟發生了一件讓我覺得超奇妙的事情,彷彿電影裡的劇情般,在我的眼前上演。
當時,我坐在一個角落休息,注意到一個小女孩和她的媽媽正跑來跑去集章、逛展,途中小女孩不小心掉了卡片。我心想,如果之後有遇到她們,再提醒她們卡片掉了。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大約過了十分鐘,她們竟然繞回同一個地方。小女孩發現了掉落的卡片,立刻把它撿了起來。
這看似平凡的場景,我卻在心中小小尖叫一聲「哇嗚」。
那張卡片或許沒什麼,但對我來說,卻像是一種生活的象徵。
我們常常努力追求某些東西,但有時候,無論多麼用力,它還是會從我們的手中滑落。也許我們不得不放棄,也許它就此消失,但人生並非直線。或許,轉個彎,經過一段時間,它會以另一種形式回到我們身邊。而即便它不再出現,生活仍會帶來其他的可能性。
這件事讓我學到,對於失去或不見的東西,不需要過於恐懼。適度的彈性與接受放下,或許才是生活中需要學習的智慧。
而這一切的啟發,來自於當時的我沒有在滑手機。我專注於當下,仔細觀察周圍,才得以捕捉到這段故事。如果我當時埋首於螢幕中,這些微小但動人的瞬間恐怕早已與我擦肩而過。
開始減少滑手機後,我漸漸發現周遭的生活其實充滿了趣味。那些看似無聊的事情,像是小女孩撿起卡片的瞬間,竟也能讓人會心一笑。
從無聊中發現有趣,真的很讚椰!
#3 金錢
關於如何使用金錢,我還沒有太多心得。
但我深知其中一點是好好珍惜身邊的物品,最近看到一則很有感觸的 Reels,分享給大家:
Use your nice stuff. Don’t wait for some special occasion. The special occasion is today. You’re alive. That’s a special occasion. If you’re not using it and you don’t absolutely love it, get rid of it or give it a new home. - by Jennifer Latch
用你喜歡的東西,不要等什麼特別的日子,因為活著本身就是最特別的事。如果你沒有用它,也不是真的熱愛它,那就把它送給需要的人,或讓它找到新家吧!
除此之外,今年最讓我開心的事情,就是用金錢換取經驗——去了東京迪士尼!希望新的一年,能有更多用錢換取美好經驗的機會,好好的過每一天。
結語:改變並不容易
其實不想面對幾十年都沒有解決的問題,這很正常。
有時候,我們會選擇視而不見,甚至不想正視它們。
在這樣的狀態下,如何踏出第一步 baby step,或許可以試著問自己一個簡單的問題:
If only can focus on one thing, what will I do?
這個問題,能幫助重新聚焦,找到最重要的那件事,作為改變的起點。也許答案不一定立刻出現,但多回答幾次,想去的方向會越來越清楚。
最後,感謝你花時間點開這封信。
期待下封信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Beginning is fun.
But real expertise comes only after years of hard work.
The challenge is staying on the path.
From 《How to Live》(or read it online), by Derek Siv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