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過年結束了,希望你有個美好的假期。

上週提到寫自己的訃聞,不知道你試著寫了一份屬於自己的訃聞了嗎?如果還沒,不妨抽空試試看吧。

每天不知不覺,我們都在與時間賽跑。每天的 24 小時彷彿轉瞬即逝,卻總覺得來不及完成想做的事。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本改變我對時間看法的書:《一天始於下班後》(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

我和許多人一樣,常常感到時間不夠用。

工作、生活、夢想⋯⋯似乎永遠有列不完的待辦清單。更糟的是,即便想要專注,手機的誘惑總是讓注意力不斷游移。這些困擾一直干擾著我,直到我讀了這本書。

如何好好把握時間,如何專注似乎成為現代最重要的事情。

想像每一部智慧型手機、每個社群軟體、每個串流平台,都是精心設計的注意力陷阱。Twitter、Instagram、YouTube、Netflix,看似有用無害的應用程式,其實都在進行一場精心佈局的注意力搶奪戰。而我,卻像一個被動的觀眾,任憑這些數位服務操控著自己的注意力。

他們的目標很明確:搶奪我的每一秒專注。

能否控制注意力,已經不再只是個人習慣問題,而是逐漸變成生存於數位時代的關鍵技能。


專注力:馴服心中的瘋狂小狗

《一天始於下班後》中文版書中有一個生動的比喻,將注意力比喻成一隻精力充沛的小狗,這隻小狗瘋狂地想掙脫牽繩,跟隨每一個閃過腦海的想法。

但身為主人,我們其實可以學習馴服它。

如何馴服注意力這隻瘋狂小狗?

《先問,為什麼?》的作者 Simon Sinek 在​訪談​中提到可以「藉由冥想訓練專注力」,冥想練習的重點在「訓練自己活在當下」。

冥想不是清空,而是專注。

Simon 指出冥想並不是將腦海變成一片空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相反地,冥想是專注於一件事情。想像你正靜靜地坐著,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一句話或是某個意象上。

當其他想法不可避免地闖入腦海 ,例如 「我是不是忘記鎖門了?」或「待會要買什麼菜?」 你可以選擇不讓思緒隨之游移,而是為這個想法加上一個標籤「這是一個不錯的想法,但我等等再處理。

同時我開始思考:如果可以好好控制注意力,成為優秀的馴犬師,是否就能達成所謂的「自律」,意味著獲得更多自由?

我常被問道:「你怎麼能如此自律?」

自從讀完《編舟記》後,當我遇到沒那麼有把握意思的詞,開始習慣翻翻看字典。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的定義,自律是指「人能服從內在自我的規律,約束管理自己」。

而什麼是內心的規律,我想和能不能控制或是掌握注意力有著正相關。亦即當越能掌握注意力,越能掌握內心的規律,越能約束自我的行為,也就是越自律,如下圖。

如同《一天始於下班後》書中所形容,我希望能像訓練一隻小狗一樣馴服自己的注意力,甚至像放風箏般靈活,時而牽引,時而放飛。若能好好控制注意力,便能更自律,我相信就能獲得更多自由。


最後

推薦這本薄薄的書《一天始於下班後》。

它簡單易讀,卻蘊含著深刻智慧。我僅花了兩個晚上、總共不超過兩個小時便讀完了它,卻收穫良多,並在去年底跨年的時候,邊聽蔡健雅唱歌邊做筆記。

這本書適合所有感到「時間被剝奪」的人,尤其是下班後總覺得提不起勁做事的人。它提供了一些實用建議,幫助讀者重新掌握時間,並活出屬於自己的規律生活。

對於英文好的讀者,可以直接從古騰堡計畫免費下載《​How to Live on 24 Hours a Day​》的英文版電子書,而我則是從圖書館借了中文版,內容是中英對照版,非常方便理解和對照。

如果你對《一天始於下班後》感興趣,歡迎到我的閱讀筆記看看其他想法!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你完全不須攜帶任何器具,便可以簡單的達成注意力集中的練習。

除了持之以恆外,要完成注意力集中的練習並沒有其他的技巧。

From《一天始於下班後》, by Arnold Benne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