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新的一季來了~悠齁~

Q2 的目標進行中,這次好像跟以前不太一樣,好像多了一些些興奮感。

我花了好幾天,好好整理今年前三個月發生的事情。可能接下來分享的想法…可能會讓人覺得有點……囉唆?自戀?甚至有一點點噁心(我自己回頭看也會小小抖一下)。但我想這也正是我想留下的,那些最直白的想法、最真實的自己

因此這封信,可能會相比之前的任何信還要長一點(長很多?)。

在現在這個充滿濾鏡與特意安排過的世界裡,我想留下一些雜亂、留下一些真誠沒有特意修飾過的句子,分享一部分的自己給你看,也讓未來的自己記得我有現在這些想法。

無論你是習慣每週一收信的朋友,還是剛好點進來的新讀者,都謝謝你願意花時間,讀這樣一封信。

今天,我會從三月的回顧開始,聊聊健康、人際關係、志業(工作)這三個大面向,還有我預計在 Q2 進行的日文挑戰與運動計畫。如果你只想看某一段,請自由滑到你感興趣的地方;如果你願意陪我從頭到尾走一遍,那我們就開始吧。


按照慣例在三月底參加了 Ali Abdaal 的 Spring Reset Workshop,如果你最近也想要 reset 一下,可以看看這個頁面(​連結在這​),裡面有這次工作坊的重播和季度回顧的 ​Google Doc​​Notion​ 模板,一起跟著練習看看。

雖然有點偷吃步,這次請了 ChatGPT 一起幫我回顧,不過進度確實快許多。

先來聊聊健康。

1/健康

(1) 喝水:總算從喝水這件事情穩定下來了,每天 2 公升,三個月幾乎每天都達成。

忽然更認真看待喝水,是因為忘記在哪個 podcast 聽到:

人體的水分含量約占 50% 到 70%,至於大腦,其水分含量約占 75% 到 80%,水對於腦細胞的功能非常重要,能夠促進營養輸送、代謝廢物排除,並維持神經訊號傳遞的效率。關節也仰賴水來維持良好的功能,負責潤滑、減少摩擦並提供緩衝。

所以原本不那麼喜歡喝水的我,一直用低劑量殘害自己?我最喜歡的大腦,沒水給它怎麼可以……所以決定要更認真看待喝水這件事情。

剛好在三月底體檢~(提醒大家三十歲以上,政府有免費補助體檢,詳情請見​連結​),回到體檢報告,我的腎絲球過濾率 90 幾,還不錯,而朋友的數值竟然破百,讓我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還能更好一點。護理師朋友也建議我再多喝一點水,因此,我決定把每天喝水目標提高到 3 公升,希望至少要超過 2.5 公升。最近也重新用 WaterMinder app,開始認真追蹤飲水量。

持續穩定喝水,我想我會盡力記得:

Don’t drink water like you’ve been lost in the desert your whole life.

(2) 運動:這段期間有去軍艦岩走走,還有和朋友一起去走天母古道,這是我第二次走那條路,雖然比上次累一點,但沿途遇到幾隻可愛的貓。這些的戶外小旅行讓人很放鬆,希望四到六月能有更多這種和親友一起動一動的時光。

(3) 睡眠:除了喝水和到處走走,我也想睡得更好。發現自己早上起床眼睛常常紅紅的,可能是過敏,但也可能真的沒睡飽。好想讓一醒來變得更舒服,目標是創造天堂般的起床體驗!

沒睡好也可能是因為看螢幕的時間太久,前一季在實施「數位極簡」上,我也試著做了點小突破。嘗試所謂的 ​iPhone Dumbphone 模式​,讓手機回歸簡單功能,降低想滑的慾望,發現使用幾天後,真的有一種安靜下來的感覺,有機會再寫篇教學分享。

2/人際關係

(1) 朋友:今年,我預計維持一個簡單卻重要的目標「每個月至少見一位朋友」,前一季也順利達成。雖然聚會次數不多,但每次見面,都讓我感受到「好好聽對方說話」是多麼珍貴而且需要不斷練習的事。也再次提醒我,認真了解朋友的生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希望我繼續努力地主動地建立連結。

二月開始,我默默展開一個新的小任務:寫生日卡片。

這其實有一點點補償心態,因為去年我放棄了往年寫聖誕卡的習慣。當時覺得自己真的太累了,一方面想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一方面也開始質疑,我寫這麼多卡片,真的有被好好收到嗎?那個單向付出的疲累感慢慢浮現,好像變成一件「應該要做」但其實內心並不特別投入或是感到滿足的事。

但生日卡片不一樣。

生日卡片不需要踩上節慶的浪潮,它就是對某個人說一句:「我記得你,今天是屬於你的日子。」這種一對一的方式,對我來說更真實,也更溫柔,我很喜歡。

(2) 家人:這段期間,我回台中老家兩次。沒有特別安排什麼行程,就單純待在家,吃吃家裡溫暖的食物、恆定不變好吃的飯、寫些日記、陪陪家人。這種簡單的日子,意外地讓人覺得很安心。也許是年紀漸漸大了(或是焦慮少一點?),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容易煩躁,而是慢慢可以享受靜靜相處的時光。

3/志業(工作)

這一季的工作任務大致如期完成,寫作也穩穩地推進中。

(1) 我讀完了《​​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耶。

(2) 電子報方面,《Monday Mindset》如常持續每週更新。

(3) 做了新的嘗試,開始《Tuesday Tryout》這個新電子報,記錄我對《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這本書,和自我探索的一些想法和練習。

雖然完成了書中很多練習,像是健康/工作/遊戲/愛的儀表板(HWPL) 、Odyssey Plan 等等,過程中對自己有了更多理解。

不過,原本想撰寫一系列分享的計畫,我暫時決定按下「暫停鍵」,預計下一季之後再回歸。

不是放棄,只是暫停:)我會再回來的。

Pause,給自己一段緩衝的時間;Pause,不是 Abandon。

我很清楚這個主題值得我花更多時間累積與發酵,也希望能用更自在的節奏去寫,而不是寫得太急、太窒息,這樣產出的結果我也不一定喜歡,過程也不一定投入。

(4) 這三個月我也稍微微調了 Blog 的內容與版型,感謝 ChatGPT 和 Claude 的協助,重新設計了電子報的訂閱頁面。整體感覺更貼近現在的自己,雖然還沒因此吸引到新的訂閱者(笑),但我自己蠻滿意的。


這一季,我學到的 4 件事

除了生活和工作的推進,還有幾個對我來說非常好用的提高生產力的小技巧。

(1) 第一個,是 Tintin 建議的「​把瀏覽器的首頁設成日曆​」。

聽起來只是一個很順手的小設定,但影響我超大。每次一打開新分頁準備分心的時候,日曆啪的一下出現,立刻想起自己今天原本該做的事,提醒自己:先回來、先專注來做原本預定想做的事情。

(2) 第二個,也是 Tintin 建議的「​選定中午前要完成的一件事​」。

不一定是最急的,但要是最想推進的、最重要的事情。

中午前只要做好這件事,就有一種今天有前進的踏實感。這種節奏,比起整天東做做一些西做做一些,來得更安心。

小技巧是前一天晚上就先寫好要完成的這件事是什麼。

(3) 第三個,是目標的可視化真的有幫助,感謝 Ali Abdaal。

我現在每天打開瀏覽器除了日曆,另一個就是打開自己的目標 Google 文件。這樣每天一打開就知道自己這週要幹嘛、今天接下來要幹嘛,少了很多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感覺。

(4) 最後一個想分享的是「每週回顧」很重要。

我準備做一版新的每週回顧模板,幫助自己更快掌握本週的好棒棒和不好意思我就爛的事情。舊的版本你可以參考這邊(連結在這),新版整理好我也會再分享出來。


來吧!Q2 目標

Q2 工作主線任務

說到 Q2 的最重要任務,沒有意外,就是準備 7 月初的 JLPT N4 日文檢定考試。

三月,我正式上完了 N4 課程,也開始整理自己過去 N5/N4 的學習筆記。回頭看這些筆記,像是在翻閱過去某個時空的自己,忽然想起「五年後,不管如何都會是四十歲」這篇電子報,如果現在問我,四十歲我想成為怎樣的人?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是,我想成為手拿日本小說閱讀的人

這讓我更確定,這一季,我要專心做這一件事就好,沉浸在日文世界。

對我來說,通過這次考試,不只是為了成績,更是一個「靠近日文」、「沒有把學費丟進水裡」、「對自己負責」的象徵。

曾經我對學習日文感到非常受挫,複雜多變的文法,語感與中文的不同,轉頭就跑去跟朋友哭說日文真的很難,他也用一句話拍拍拍醒我,現在回頭看,這句話對我而言是一種握拳式的鼓勵:

語言就是累積。

對阿,我相信只要能持續、有系統地、有策略地、有趣地接觸和理解日文,我就能離流利表達、看懂文章和書籍、甚至幻想有一天與喜歡的演員自然對話,如果能介紹他台灣有什麼特別好玩的,這感覺一定是什麼夢幻時刻哈哈。

因此,我承諾自己,在 2025 年 6 月 30 日前,要完成以下幾件事:

每學會一個單字或是一個句子,我就更靠近我喜歡的語言與文化。

Q2 的工作主線任務,我選擇只聚焦在這一個大目標。

Q2 人生主線任務

除了準備日文考試之外,我在 Q2 也想正式展開一項計畫「打造我最佳體態,讓運動變成一件每天期待的事」。

我希望身體能感覺輕盈、有力、快樂。不是為了打卡或完成待辦清單而去運動,而是真實感受和陪伴自己的身體。過去我常常放棄運動,但這次我希望能慢慢找到那個穩定又享受運動的節奏。

因此,我承諾自己,在 2025 年 6 月 30 日前,要完成以下幾件事:

  • 每天運動(只有舉一下啞鈴也算),用 Strong App 設了一個「​No Zero Day Dumbbell routine​」,希望自己早上醒來後可以花個十分鐘動一動,拉拉筋、喚醒身體。
  • 假日或週末安排晨間散步。
  • 安排一次與朋友的健行活動 OR 一起報名一堂瑜伽課 OR 跳舞體驗課。
  • 寫幾篇文章,整理 Mel Robbins 的 podcast 系列,嘗試打造屬於我自己的早晨和睡前習慣,建立理想的一天與一週生活節奏。

結語

終於這篇長文到一個段落了!希望你喜歡。

寫下這些,不是為了逼迫自己要完成所有事情,急著瘋狂拼命地衝向終點線,而是享受旅途,享受接下來的三個月的過程,提醒自己每天都很重要,每天都算數,No more zero days.

期待接下來的人生,我們都能好好陪自己,把重要的事,做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們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學著用設計師的頭腦思考,其實是學習「關注過程」。生命設計是一趟旅程,不要執著於終點目標,而要專注於過程,隨機應變。

From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by Bill Burnett, Dave Ev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