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上週過得好嗎?
前幾天和朋友去看北美館的「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展,下午忽然下雨又雨停,變得很涼爽,看完展,我們就坐在地下一樓的室外空間,看著蕨類癱坐在長椅上,真的很 chill 很舒服。
這次出遊發現,朋友是一個天生的路上觀察家,停不下來地看各種小花小草,例如走在路邊時,忽然就開始搓一片葉子,也叫我搓一搓聞聞看,說這是萬壽菊,有時候會拿來做調酒。
真的好喜歡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人,真是好有活力!(忽然告白)
有趣的是,我發現我喜歡觀察朋友,有點像是螳螂捕蟬的感覺吧,雖然是沒有想要獵殺朋友,有點像朋友觀察世界,但我觀察朋友,這樣的觀察鏈很有趣。
朋友總是為我打開不同世界,看看不同的生活方式,真的好喜歡朋友喔(再告白)。
回到北美館,這次展覽裡有個藝術品《被活動定義的物體(當時)》,是一個小型噴泉,水從黑色的底座噴出來,加上閃光燈一直閃,因為燈光閃得很快,看起來水就像凍結在空中一樣,超酷,明明是動態的水,但看起來就像一張張靜態照片快速投影。
看完展想到這個作品,朋友忽然提到:「其實外面的花園,灑水器到處可見,但有誰會刻意停下來看?被擺在美術館裡,大家就會停下觀看。」
那一瞬間我腦中好像有一個燈泡亮了。
所謂的「當下」,就是用不同的角度觀看眼前的人事物,對周遭的一切重新燃起好奇心。
所以今天我想來分享一個培養好奇心的方法,我稱之為「觀光客心態」。
什麼是觀光客心態?
想像一下,當來到一個全新的地點旅行時,你會怎麼看待周圍的一切?每條巷弄都充滿驚喜(有時候可能是驚嚇),每個路標都好特別,甚至連當地人認為理所當然的日常風景,在你眼中都閃閃發光。
觀光客心態就是把這樣的感覺帶到日常生活中,即使在最熟悉的環境,也能保持那份新鮮感和好奇心,勇於探索,勇敢提問,就像每天都是第一次體驗眼前的事物一樣。
而保持觀光客心態最難的部分是:不恥下問。
為什麼人們會害怕問問題?
人們總是擔心別人覺得自己愚蠢,擔心打擾到別人,擔心暴露自己的無知,但這種害怕,其實會無形中錯失了許多機會。
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個小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發現提問的力量有多強大。
Randy Pausch 在迪士尼的神奇時刻
Randy Pausch(沒錯,就是那個在這份電子報裡不斷出現的定番角色)有次和家人去迪士尼樂園,他們看到單軌電車的駕駛座旁邊坐著遊客,Randy 的爸爸很好奇,猜想那些人一定是什麼特別人物或是 VIP。
Randy 說:「其實有個方法可以坐到前面。」
爸爸問:「真的嗎?是什麼?」
Randy 帶著兒子 Dylan 走向工作人員,在 Dylan 耳邊輕聲說:「你問那個人我們能不能坐前面!」
結果呢?工作人員說:「當然可以。」就這樣打開了閘門。
Randy 的爸爸目瞪口呆。
Randy 笑著說:「我說過有方法,但我沒說這很難!有時候,你只需要開口問。就這麼簡單。」
真的就這麼簡單。
Sometimes all you have to do is ask.
《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這本書裡也有個很棒的比喻。
想像你走在熟悉的街道上,一輛車緩緩靠近,駕駛搖下車窗問路。
你會怎麼做?
多數人會停下來幫忙指路,告訴對方咖啡廳怎麼走、美食小吃在哪裡,可能還會多聊幾句,推薦一些值得參觀的地方。當那個陌生人帶著你的建議開車離去時,你感覺如何?被利用了嗎?當然不會!你會覺得今天日行一善,超開心的吧。
這就是人性很有趣的地方,大部分人都蠻樂意幫助他人,所以不需要對開口發問感到那麼害怕。
結語:時不時把自己當成一個觀光客吧
如果你人生中遇到什麼困擾,我鼓勵你試著用各種方式去問問看,重新燃起自己的好奇心,把自己當成一個初來此地的觀光客。
只要真誠客氣地詢問,我相信大部分的人都願意幫助一個真誠求教的人,就算被拒絕沒有關係,每次提問都是練習的機會,至少你嘗試了。
記住 Randy Pausch 的話:「有時候,你只需要開口問。」
你永遠不知道一個簡單的問題,會為你的人生帶來什麼樣的轉變。
祝你有個美好的一週,期待下週見。
Keep experimenting.
胡胡 xx
P.s. GitHub 上有個「提問的智慧」指南,裡面有很多實用的提問建議。
本週發現 Weekly Something
網路文章 - Hanlon’s Razor 漢隆剃刀
去年的這個時候剛好讀到這篇,作者胡程維延伸其概念為「Charitable guess」(善意推測)。
While Hanlon’s razor and Napoleon suggest stupidity and incompetence can be the reason, I like to use “Charitable guess” more and find every possible (doesn’t even have to be too reasonable) explanation to make the intention neutral or even good.
比起用「愚蠢」解釋別人的行為,作者建議找出每個可能的解釋,讓意圖變得中性甚至良善。例如同事遲交或是報告做得很爛時,與其想他很懶,不如推測可能遇到問題或家裡發生什麼事情。
思維轉換不容易,但是用不同角度看同一人事物,就像本篇觀光客心態一樣,刻意練習善良思考和思維,就可以產生不同的結果。
本週日記提問 Journal Prompt of the Week
最近有什麼你很想問但沒敢問出口的問題?
本週劃線 Highlights this Week
這世界上還有許多美好的事物呢!想不到這麼容易就可以得到,不用花太多錢就能這麼幸福,或是改變對世界的觀點。我以前為什麼沒發現呢?
From 《秘密》, by 東野圭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