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明天就是除夕了~年假有規劃要做什麼了嗎?
上週提到我的 12 週目標,目前仍持續進行發想我的人生願景。今天想和你分享發想的過程中,遇到其中一個有趣的自我提問方式「寫自己的訃聞與悼詞」,請試試回答下方兩個問題:
- 訃聞寫作提問(The Obituary Prompt): 你希望自己的訃聞上有些什麼?請試著寫出來。
- 悼詞寫作提問(The Eulogy Prompt): 想像一下你葬禮上的悼詞,你的親朋好友齊聚一堂,他們在葬禮上獻詞,訴說著你生前的事情和你的為人。其中,你認為受到你正面影響的人會怎麼說或說什麼?請試著寫出來。
這個練習是利用「死亡」思考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雖然在過年期間提到「死」似乎有點不吉利,而透過這個練習,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並以此作為日常生活的提醒,製造一個重新審視生活的機會,反而成為一種努力「生」的展現。
Tintin’s Obituary
上圖是 Ali 和他的團隊隊員 Tintin 在工作坊中的示範,將訃聞練習分為 relationship 和 work/achievement 兩個部分,快速列出幾個希望出現在訃聞中的 bullet points,再用 ChatGPT 草擬初稿後進行修改。
以下是我練習後的訃聞版本
以此懷念胡
胡擁有充滿善意、啟發力與堅定支持的靈魂,他的生命如同一座大山,穩重而堅韌,給予所愛之人安全感與力量。他不僅擁有讓人隨時能依靠的肩膀,更是各種鼓舞、智慧與溫暖的來源。
胡的生命體現了人際關係的美好。無論是作為一位不可或缺的孩子、穩重的伴侶,還是忠誠的朋友,胡的使命是將對生活的好奇心與熱情傳遞給身邊的人。他深切關心他人的健康,溫柔地提醒摯愛之人重視自己的身心狀態,並在脆弱時找到力量。胡以開放的心胸與真摯的關懷成為大家的安全網,是一個療癒的存在代表,也總是樂於分享各種新奇的靈感和想法。
胡的工作與成就同樣令人敬佩。他是一位熱愛書寫的紀錄者,數十年來始終以紙和筆書寫心靈的軌跡,享受這種樸實無華的書寫方式。他的熱情延伸至一份珍貴的電子報,這是一份公開的生活紀錄,真誠而生動,觸動無數讀者的心。他精通英語與日語,與世界各地的人們建立聯繫,交換對生命價值的見解,並熱情地分享他摯愛的台灣之美。
胡對世界充滿善意、行動力與自我發現,他相信啟發他人追求夢想、真實地生活,並將困難轉化為機會是最值得去做的事情。他透過小小的對話、細膩的文章和真誠的互動,他夢想創造一個稍稍變得更美好的世界,這個世界因無數微小卻有意義的行動與重新想像的可能性而更加美麗動人,讓生命如同魔法王國般充滿可能性,而真正的魔法來自於勇敢邁出追尋幸福的步伐。
胡是美的創造者。不僅透過文字,更藉由他的攝影作品,建立人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結,傳遞生活的美好和希望。
雖然胡已不在我們身邊,但他的精神與遺產,永遠留存在被他觸動的生命之中。他教會我們深切關愛彼此、勇敢逐夢與積極行動。
對此,我們永懷感激。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提到的生前喪禮
訃聞和悼詞練習讓我想起了十年前的小說改編電影《生命中的美好缺憾》(The Fault in Our Stars)。其中,男主角古斯在病情惡化後策劃自己的生前喪禮,並請女主角海瑟為他寫悼詞。
分享書中我喜歡的片段:
古斯:「我希望我能以鬼魂的身分參加,但是今天下午,我突然想到可以安排一場生前喪禮,然後我判斷既然我的精神還不錯,沒有比現在更恰當的時間。」
海瑟:「我的名字是海瑟,奧古斯都・沃特是我受到命運詛咒的戀人。我們的愛情故事非常壯烈,我只要提一句就會被淚水淹沒。古斯知道,他現在也知道,我不會說出我們的愛情故事,因為就如所有真正的愛情故事,這段故事會隨著我們一起逝去。我原本希望他能夠替我寫悼詞,因為我沒有其他人……」我開始哭了。「OK,該怎麼樣才能停止哭泣?我怎麼能夠……OK、OK。」
我深呼吸幾次,接著繼續念那張紙。「我不能說出我們的愛情故事,所以要來談談數學。我不是數學家,但是知道在 0 與 1 之間有無限多的數字,有 0.1、0.12、0.112 以及無限多的其他數字。當然,在 0 與 2 或者 0 與一百萬之間存在更大的無限。有些無限比其他的無限更大——我們曾經喜歡的作家這麼告訴過我們。我常常憎恨自己未定的歲月太少,希望能得到更多時間,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奧古斯都能夠擁有比他得到的更多的時間。但是,奧古斯都,我無法告訴你,我有多麼感謝我們共同擁有的小小無限,我不會拿它替換世界上的任何東西。你在有限的日子裡給予我永恆,非常感謝你。」
生前悼詞和訃聞是一個奇妙嘗試,我從沒有這樣想過人生。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希望能坦率地向摯愛之人表達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但往往等到對方離開生活圈,甚至離世後才驚覺,還有許多話未曾說出口。
在《生命中的美好缺憾》中,海瑟為古斯撰寫的悼詞深深打動了我。年輕的愛情突然面臨終點,短短的幾句話,卻道出了她的不捨與對他們共同時光的珍惜。這讓我不禁思索:我們的人生是否也是如此?
與所愛之人創造珍貴回憶,平靜、快樂、安心、無遺憾地走向終點,這就是最大的幸福。
邀請你寫自己的訃聞與悼詞
嘗試為自己撰寫訃聞或悼詞挺有趣的。
現在又有 ChatGPT 幫忙,其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我花了 30 分鐘左右寫完草稿。
訃聞是一種特別的文體:簡潔、正面,是一個人生命的濃縮版本,也記錄著那些我們希望努力追求的特質。用一篇想像中的訃聞作為人生指引,很像是練習撰寫屬於自己的「人生小抄」。
時不時拿出來複習讀讀這篇訃聞,就能為自己的價值觀與人生目標創造一個焦點。我相信,在世之時開始努力,夢想中的訃聞或悼詞就會逐步成為真實的寫照。
現在,邀請你試想看看:
假想你離世後,你的親友或摯愛會怎麼形容你?現在的你又能否成為那樣的人?
如果你願意分享自己的訃聞,我非常樂意閱讀,歡迎回信。
感謝你的閱讀,過年假期愉快。
期待下週見。
hu xx
PS. 《Show Your Work》的作者 Austin Kleon 提到,他每天會花一些時間閱讀別人的訃聞,這或許也會成為我未來的習慣之一。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It’s a metaphor,” he said.
From《The Fault in Our Stars》, by John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