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Be Kind.
當我低頭看下螢幕左下角時,一張便利貼輕輕地提醒著。第一次在 Garyvee 的貼文看到,短且有力的人生哲學。
現代快速的網際網路,訊息更加即時,一聲「叮咚」通知,變成無法破除的咒語,手指像被綁上木偶提線,無意識被牽引,黏上手機,在不斷產生的多巴胺刺激下輪迴。受限社群軟體的溝通,對話變成一句句短回覆,思緒和邏輯被切成片段,許多時候詞不達意,送出又回收,焦慮和急躁變得巨大,自然說話的內容和口氣都會受到影響,變得沒那麼謹慎、溫柔。
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也會因為沒好好拿捏,關係太好,一不小心踩線或是觸動地雷。該如何成為一個溫暖的人呢?從小地方做起,從好好傾聽你的朋友,從好好回覆你的朋友開始。
想和你分享我的 3 個待人更溫暖的方法「坐下聽聽」(SIT)。
你我都需要被溫暖的對待
慢、慢、慢(Slow, slow, slow)
溫柔對話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慢。傾聽對方和給予建議沒有作答時間和標準答案,放慢腳步,食緊挵破碗。
可以怎麼做:
當朋友傳訊息給你,分享生活上遇到的困難、抱怨不如意的事。
立刻跟他一起痛罵
vs
先打開手機或是電腦的記事本,打下原本想說的句子,過半小時後再回來看。檢查語氣、邏輯通順,問自己一個問題「該怎麼做,情況才會改變,例如朋友的心情變好,困擾消失或是減緩?」寫下三個小建議,再回傳給對方。
想像是傳給敬畏的人(Imagine)
知名作家 Neil Gaiman 在 Make Your Art 演說裡提到:
If you cannot be wise, pretend to be someone who is wise, and then just behave like they would. 如果你不認為自己能以智處事,假裝自己是個有智慧的人,然後表現得像他們一樣。
他鼓勵聽眾在日常生活學習和揣摩尊敬的人,我認為在對談中也適用。
可以怎麼做:
回覆對話前,想像在跟一個和他對話,心情很雀躍和興奮,甚至手心微微冒汗的人。例如超喜歡的偶像,或是爸媽、主管、老師,一個尊敬甚至讓你有點膽怯的人,措辭會比較收斂和客氣。
相信對方(Trust)
如果對方是你願意給建議的人,相信彼此擁有某種程度上的信任和忠誠,對你們的關係有一定的了解和認同。你不需要太過緊張,如果溝通間發生誤解,用盡一切去解釋,為自己發聲,不要怕麻煩,盡全力守護珍視的關係。
可以怎麼做:
先感謝朋友和自己說這些,你很在乎他的心情和彼此的關係。告訴他並不是已讀不回,而是需要時間思考,請對方給你一些時間消化。
「坐下聽聽」傾聽對方也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朝一個更溫暖的人邁進~
待人溫柔很簡單,卻不容易,必須時刻提醒自己。
Have a great week!
hu xx
這週遇到的酷東西
YouTube - Taking Book Notes (How to Start) by Tiago Forte
大師輕鬆讀 884 期中提及《Digital 2022: TAIWAN》的報告顯示,台灣網路平均每天使用時數為八小時,高出全球平均一個多小時。廣大龐雜的資訊究竟是過眼雲煙,還是能確實消化,產出其他有價值的內容?
Tiago Forte 是《Building a Second Brain》(打造第二大腦)的作者,探討使用數位工具搭建個人知識資料庫(PKM,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宛如每個人的第二個大腦,由第二大腦消化四面八方而來的資訊。以閱讀書籍為例,他邀請專業書評 Alex Wieckowski 談論讀書筆記的書寫方法。
Alex 以紙本書做為示範,當他看一本新書,第一個步驟是先翻開目錄,找到喜歡的章節,在封面後一頁標註頁數,寫下期待學習到的新知,概述為什麼感興趣,接著讀,再把畫線和筆記謄回封面後頁,他稱為「創造自己的目錄」。最後在封底寫下行動指南(Actionable Advice),總結三個在書中學到的新想法,和列下將應用到生活中的三項行動。
迫不及待嘗試畫書哈哈,說真的,蠻令人上癮。
// 《不辦清單》畫線和筆記
本週金句
我喜歡網路的「心情低落時總能找到理解你感受的人。」——《在焦慮星球上微笑》, by 麥特‧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