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Brian P. Moran, Michael Lennington
Book in 1 Sentence
用 12 週完成 1 年的工作,透過短週期目標規劃,提升效率與執行力,化空想為行動。
為什麼我一開始想讀這本書
自從去年參加 Ali 年初的工作坊(2024 Alignment Workshop January)後,我發現「90 天計畫」(90-day plans)、「12 週計畫」(12-week plans)這些關鍵字開始頻繁地出現在我的生活中。
在和朋友討論這本書的過程中,我特別喜歡朋友提到的一個觀點:「把一週當作一個月來執行事情,12 週等同 12 個月。」這樣的方法,為目標增添了一點急迫感,似乎更容易達成。
這個做法讓我聯想到 Randy Pausch 曾分享的時間管理技巧,當想要交代給別人的任務時,除了清楚告知對方「幾點要做什麼事情,例如下午兩點請提供完整的報價資訊,包含價格、商品規格和交期」,另一個小訣竅是甚至設定一個「假的截止日期」,換言之,就是假的死線,這樣能為自己製造多一點彈性和緩衝。
Deadlines are really important. We are all essentially deadlines driven, so if you have something that doesn’t do for a long time, make up a fake deadline and act like it’s real.
死線非常重要,我們基本上受到死線的支配。如果你不斷拖延某件事情,定一個假的死線吧,並把它當作真的。
by Randy Pausch
其實 12 週計畫,也是為目標設定假死線的方法。如同書中提到關於年終的魅力:
年終是一個令人感到興奮且充滿生產裡的時刻。一年的最後這五六個星期是一整年中最叫人著迷的時候。在這段時期中,人們有一股衝動,瘋狂地趕著為這一年劃上圓滿的句號。再興高采烈地展開新的一年。問題是這種急迫感只存在為數不多的幾週。
如果一年之中的每一週你都能創造出這種活力、專注與決心,那該有多好?
這樣的概念聽起來很有趣但有點模糊,我更想知道該如何實踐。於是,我翻開了這本書。
這本書在說什麼
這本書的核心概念其實很簡單:拋棄年度計畫的思維,改以運動員訓練菜單的方式,設計短週期的目標,也就是週期化(periodization)。
作者鼓勵讀者設定一個 12 週的目標,並將這個目標分解成每週和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務,同時建立一個評量系統,定期檢視結果,調整方向,確保自己持續朝著目標前進。
首先,先確認自己的願景(Vision、North Star),可以藉由以下的問題思考看看。
想想你真正想要實現的目標。您想創造什麼遺產?你對自己和家人有什麼要求?你在靈性上想要什麼?您尋求什麼級別的安全?您希望從職業生涯中獲得什麼水準的收入和成就感?你希望自己能追求什麼興趣?你真正想用你被分配的時間做什麼?如果你要在高水平上表現,開闢新天地,並變得偉大,那麼你最好有一個令人信服的願景。為了達到比當前性能更高的性能水準,您需要一個比現在更大的未來願景。你必須找到一個與你有情感聯繫的願景。如果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願景,你會發現沒有理由去經歷改變的痛苦。
再者,設定為期 12 週的計畫,找出對想要的目標最有影響的一到三件事,並深入執行這些事情。
而建立目標有兩種指標方式:
- 領先指標(Lead Indicator):專注於能直接影響成果的行動,例如每天的業務拜訪次數,發開發信的封數。
- 落後指標(Lag Indicator):用於衡量成果的結果指標,例如收入或減重數字。
建立完指標後,再分類實際的執行時間成三種時間塊:
- 策略時間塊(Strategic Blocks):每週安排 3 小時的深度工作時間,避免干擾。(概念很像《深度工作力》書中提到的「深度工作」 Deep Work。)
- 緩衝時間塊(Buffer Blocks):每天專門處理雜事或庶務的 30 分鐘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塊。(概念很像《深度工作力》書中提到的「淺薄工作」 Shallow Work。)
- 抽離時間塊(Breakout Blocks):安排遠離工作的時間,用於恢復精神與注意力。
這本書如何改變了我
對我而言,這本書像是一把鑰匙,打開了重新設定目標的大門。
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實踐起來卻充滿挑戰,特別是對於習慣拖延或目標不明確的人來說。
雖然書中沒有提供非常詳細的計畫,但它的核心概念——短週期目標、時間分塊和指標檢視——為我帶來了全新的目標思考方式。
透過結合清晰願景、具體行動與時間管理策略,可以更有效率地實現目標,並培養穩定的執行習慣。這就是書中最重要的核心概念。
幸運的是,今年初又從 Ali 的工作坊(Spark Summit)學到了一些方法。
設定一個工作目標和生活目標,然後寫下一段宣言,清楚表達「為什麼這件事對我重要」。
接著,拆解目標,列出三件必須完成的行動,並為這些行動設定明確的截止日期。
請參考如下的宣言書寫方式,試試看寫下你的版本:
我的工作/人生主要任務是「___ 」
這是我這個季度最重要的事情,因為⋯⋯
為了完成這個任務,我承諾在 2025 年 3 月 31 日前,我將:
寫下三點要做的事情
1. 2. 3.這讓我感到非常興奮和有吸引力,因為我將⋯⋯
這本書幫助我的三件事
- 放棄年度計畫的框架:以短週期的方式規劃目標,更有動力完成。
- 建立評量與檢視習慣:定期檢視進展,隨時調整策略,確保目標不偏離方向。
- 清楚定義願景: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並用具體行動去實現它們。
推薦誰閱讀這本書
如果你對年度計畫感到挫折,或是經常被不想面對新年新希望的複雜心情打敗,那麼這本書會是你重新設定目標的起點。
《12 週做完一年工作》喜歡的段落
-
通常,大多數人會選擇增加短期利益,同時減少短期成本的事情。2021 年,美國人平均每天花 2.8 小時看電視,相當於佔去我們 12% 的人生,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花在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娛樂 3C 產品上的時間。我們看電視常是為了逃避現實和放鬆身心,因為他簡單到除了切換頻道之外,我們不需要做任何事。電視在某方面來說對我們可能有益,但是他無法幫助我們活出有意義的人生。
-
在閒暇時間做些讓自己身心舒適的事,只要適度,無疑是健康的,但當我們始終選擇舒適,就注定了人生將遠遠達不到我們本該能達到的高度。最終,我們花費過多的時間去追求最大的舒適,最終只會得到不可避免的延誤成本和未能實現的成就。
-
為了身材變好,需要讓自己不適;要賺到可觀的收入,需要讓自己不適,想要在任何一件事上表現傑出,都需要付出代價。為了實踐你想要的,需要有所犧牲。而你需要犧牲的第一件事,就是舒適。
-
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人,你必須將自己的時間分配給最佳機會。你必須把時間花在能帶來最大回報的困難事情上。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人,你需要有意識地去生活。你要清楚什麼是最重要的,然後要鼓起勇氣對讓你分心的事情說不。你需要認真檢視自己的時間,盡可能將非你所長之處,或是無法幫助你達到目標的一切,外包出去或是刪除。
-
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夠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成就非凡的秘訣在於,在你不想的時候(這點特別重要),多做一點點。
-
如果沒有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大多數人都會採取令自己感覺舒適自在的行動,而不是不舒服的行動,問題是,重要的行動往往是令人不舒服的行動。
-
想要成為傑出的人,想要成就你能力所及的,想要執行你的計畫,首先必須犧牲的就是你的舒適;想要充分發揮你的生命潛力,秘訣就是把重要知識看得比自己的舒適更重。
-
「轉換思維」其一,接受評量。沒有評量,就無法清楚知道你是否有所進展;沒有評量,就無法知道如何調整,才能有所成效;沒有評量,你幾乎不可能達成目標。其二,關注行動多於關注結果。你對自身行動的掌控利比對結果的掌控還大。你的行動將驅動出結果。
-
評量不要太複雜,但是一定要及時。
-
想想在生活中你想擁有、想做、想成就的事。對你來說,在身體、精神、心理、情感關係、經濟、職業和自我實現等方面,最重要是什麼?你希望有多少自由的時間?你希望有多少收入?把你能想到的一切都寫在一張紙上,不要遺漏。
-
不論你的願望再怎麼充滿熱情、再怎麼強烈,物質世界也不會對你的願望做出反應。唯一讓宇宙動起來的是「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