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我很常感到沒安全感。

好像很容易被生活周遭的各種事情打擊。

當做一件事情,很容易被更有熱情或是更有實力的人的作品打擊到。

腦中常出現這樣的聲音:

「原來你也不怎麼樣嘛。」

「你才寫這樣,別人寫得更多。」

「人家才第一次就比你第一次寫得還好耶。」

諸如此類的聲音,有時候小小聲的,我會試著忽略。有時候大聲到,為了停下那些聲音,我會直接告訴自己「對,我就是這麼爛。」那個聲音才隨著我的回應停止。

我有時候就在想,這些心中的聲音和想法,是在什麼時候生成的呢?

是誰在成長的路上灌輸我這些想法呢?

是想保護我遠離什麼樣的危險呢?

對我說這些話的人曾經遇過怎樣的痛苦和危險呢?

他是不是用更狠的話對自己說,打擊自己,讓自己不敢去追求心中想要的,怕自己期待越高失望越高。


自我應驗預言——我述說我的故事,我是我故事的主人(We Tell Our Story)

周慕姿在線上課程中提過「自我應驗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這個概念,又稱為畢馬龍效應。

一個人的信念或是期望,多少會影響到接下來的行為表現,進而左右事情的成果。自我應驗預言強調「期望和行為之間的正反饋」,簡單來說,你會成為你心中的想法,你想 A,你就會成為 A,但很多情境是,你想你不是 A,所以告訴自己做不到。

心中的聲音對於是否可以實現事情,佔有很大的力量。

為什麼在許多電影或漫畫,當主角失去信心的時候,他的夥伴或是心中的聲音總會冒出來「你要相信自己、你是可以的、你做得到」,然後就忽然充滿勇氣,努力殺怪,忽然就打敗眼中的敵人了。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在面對挑戰時可以保有積極態度,不怕失敗,願意從錯誤中學習。

我很喜歡葬送的芙莉蓮裡不斷提到的概念「魔法的世界,無法想像的事物就無法實現」。

其實在真實世界也是這樣,如果無法想像自己做得到,就無法做到。

如果想像自己做得到,就做得到。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一路累積的成果絕不會背叛自己。

From 《葬送的芙莉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