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上週過得好嗎?

前兩週電子報寫得有點認真,分享了 Before 1(pm) 的概念,在午餐前選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完成,可以大幅推進想完成的事情。

歡迎點擊回去看看,一篇介紹篇,一篇實作篇

今天想換個節奏,聊點不同的話題。

最近看了一些影集,想和大家分享心得,並且探索一下自己為什麼會常出現一些模式。

例如我是個很不喜歡計畫被打亂的人。

講白點,我覺得自己蠻機歪的,當遇到計畫不按原本的走,脾氣就會變得不好,很不喜歡這種被情緒凌駕,失去控制的感覺,尤其對某些事情反應會特別明顯,特別沒有安全感。

這個等等再聊。

先來聊聊上週末看的《​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第二季。

接下來會有劇情透露,不喜歡被爆雷的朋友請快逃吧吧吧吧吧吧吧。


關於《第一次遇見花香的那刻》

這是一部節奏不快,卻讓我不停按下暫停倒帶重播的影集。

在第一季裡,女主角怡敏過著週末夫妻的生活,平日獨自照顧兒子。某天,她和高中時的排球學妹亭亭再度相遇,兩人的故事從一場婚禮的重逢再次開始,回憶與情感隨著相處時間一點一滴浮出水面。亭亭的出現,像是在怡敏平靜卻孤單的生活裡投下一顆小石子,激起陣陣漣漪。

這部劇圍繞台灣同婚合法化後的社會氛圍,講的是那些曾經害怕愛沒有未來的人,也就是怡敏,開始重新思考想要怎樣過人生這個問題。

第一季只有六集,在 2021 年一舉拿下金鐘獎迷你影集的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與最佳女配角。

訴說著一個日常中不容易被看見、卻很真實掙扎的故事,而第二季,則是繼續一年後的故事,關於這份未了的情感,在選擇與現實之間繼續擺盪的後續。

我一直覺得,真正動人的電影或影集不單單是說好一個故事,而是這個故事會替觀眾打開一道門,看見未曾想像的世界,拋出新的觀點。


那些難以放下的人

我完全能理解怡敏為什麼會深陷亭亭,也懂亭亭為什麼如此執著於怡敏。

有些人好像就是會讓人很難放下。

理智、冷靜的狀態下都清楚對方已婚有小孩,這樣不行,出軌不對,但情感還是停不下來了,還是纏在一起了。

這齣劇想討論的也許是,如果一開始就活在不必被性向、角色框架綑綁的社會環境中,這些衝突還會發生嗎?

劇裡,怡敏有段話讓我不斷反芻思考:

「事情已經發生了,若它沒發生,就不會有小哲。」

有時候人們會習慣美化未選擇的那條路,彷彿換條路就能過得更好,可人生偏偏是在無數選擇裡長出枝節,走向不同的故事。

怡敏很珍惜兒子小哲,而這和珍惜亭亭的情感並不衝突,只是相處上免不了還是有許多要克服的處境。

這也是為什麼我並不欣賞怡敏的出軌,可是又很認同她去做她想做的事情,選擇另一條路走,因為這是怡敏和亭亭的人生,只有一次,她們有選擇她們認為的幸福的權利。

回到原本想聊的,我討厭被打亂計畫。


那場被打亂的約會

回到今天最想聊的一個部分,我自己常出現一些模式。

其中一個就是很不喜歡計畫被打亂,說得更精準就是討厭期待落空。

花香第二季有一集讓我特別有感,心有戚戚焉。

劇情真的是好小的鳥事唷,只是鳥事+鳥事+鳥事…,真的會因此受挫而不開心吧唉。

要爆雷囉,快逃?

有一晚,怡敏早早訂好餐廳,想趁吃飯的時候送禮物給亭亭,緩解之前兩人吵架的情況,還先訊息提醒亭亭不要遲到,結果亭亭加班晚到,彷彿像第一片骨牌,毀滅式一片片倒下。

餐廳改成路邊攤。

飯後的電影,沒位子,只剩十一點半的場次。

亭亭覺得隔天要上班,想乾脆取消,怡敏卻想堅持完成計畫,就看十一點半的。

誰都沒錯,對吧?

一方體貼不要太累,一方覺得難得約會,想照原計畫留下一個完整的儀式感。

只是彈性愈小,愈容易把原本輕鬆的行程變成負擔。

我真的覺得自己某些時刻跟怡敏如出一轍,有夠煩的,神煩。

藉著劇情才理解亭亭這個角色為什麼這麼選擇。

一個希望對方有一個想象中理想的約會。

一個只要和對方做什麼都好,對於約會的形式沒有限制。

兩個人都是用自己習慣的生活方式和對方相處,都不是以惡意為出發點行動。

但是錯頻,真的很辛苦。

從這樣的劇情中我學到,平常要多多練習保持彈性,試著理解對方的想法,盡力和對方溝通。

有個朋友曾說過,因為我是 J 人,很常欣賞 P 人的 chill 和隨興,多花時間和 P 人相處,或許能慢慢練習保有彈性。

練習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多花時間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真實的想法後,好好跟對方說清楚。

不管會覺得丟臉還是不好意思什麼,我現在想多多開始練習,當發現相處上有點不舒服的時候,無論朋友還是伴侶或是哪個在意的人,就試著先開口道歉,講清楚自己為什麼會怎樣,不是有意的,造成不舒服,我很抱歉,再尋求對方的諒解。

我記得常跟諮商師說,我好像是個很沒彈性的人,如果事情不像我想的那樣,我就很容易放棄。

現在算是找到解決的方法,就是把所有事情都當作實驗來看待,什麼事情都去試試看

透過這篇想告訴自己,可以多實驗和原本生活不一樣的自己。

期待慢慢走向不同模式的自己。


結語:那些沒有答案的問題

這週寫得有點雜,有時候寫到不知道在寫什麼,甚至會有點詞窮?如果有任何想看的主題或是想法,歡迎來信告訴我,刺激我的靈感哈哈。

很多事情,我只是分享自己的觀察,我其實沒有結論。

前幾天去諮商聊天,我發現有很多東西,我會很想有一個答案或解決的辦法,例如我最近看電視和漫畫不小心就入魔,有時候甚至還為此熬夜傷身,很沒必要,未來的我每次都想殺過去的我

和諮商師討論的時候,也沒什麼結論。

看來還是要自己去想辦法對付自己的猴腦。

但我這邊想分享的是,很多東西自己沒有答案,對談的人也不一定會有,這很正常。

討論並不是為了求出最佳解才做討論,而是在討論的過程中,有點像是把點連起來的過程,產生不同連結的線,而這些線也可以被擦掉,沒什麼。

例如很喜歡看劇集和漫畫,是想從劇情中得到什麼?或許是我很想要在生活中複製劇集中的友情典範、愛情典範或是親情典範,這是我最近開始思考的問題,而不是單純怪自己太沉迷太上癮這些故事。

畢竟把自己罵得狗血淋頭說真的也沒用,不如去了解一下為什麼自己會那麼沉迷這件事情。是為了逃避什麼?是喜歡什麼?對我而言,理想的享樂到底是什麼樣子?

以上就是今天和你的分享。

祝你有個美好的一週,期待下週見。

Keep experimenting.

胡胡 xx

PS. 看了林予晞和劉品言在車上的聊天,好喜歡林予晞說的:

我相信這個世界會接受一個人由衷的做自己,我對這個世界是有安全感的。

這真的是好令人感動的一句話喔。


本週發現 Weekly Something

IG Reels - ​Everything is gonna be okay​ 如果你最近有覺得很難撐過的事情,請用這部短影片鼓勵自己吧。


本週日記提問 Journal Prompt of the Week

你被哪些故事深深吸引?它們反映了你內心什麼樣的渴望?思考那些讓你無法自拔的故事、電影、書籍或內容。它們有什麼共同點?這些故事是否填補了你現實生活中缺少的某些元素?不要急著批判自己的「沉迷」,而是好奇地探索這些故事為什麼如此吸引著你?它們想告訴你關於自己的什麼秘密?


本週劃線 Highlights this Week

接下來一星期,每當你花錢購買不必要的東西,或計畫如何打發時間,先停下來,思考一下:這個選擇背後的價值是什麼?只要一秒鐘,快速考慮一下。在理想情況下,這種短暫的停頓久而久之會變成本能,讓你有意識地選擇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事,以及你該對這個選擇投入的精力。

From 《​​僧人心態​​》, by Jay Sh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