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2025 年已經過了兩個月,年初設定的目標還順利嗎?
這段時間過去,你對自己的進度滿意嗎?如果為目標的進度打分數,從 1 到 10 分,你覺得是幾分?
每週日,我會做一次每週回顧,評量一下目前的進度,整理一下待辦事項與調整方向。回顧中的第一個問題是:「今年最重要的目標是什麼?它們的進展如何?」這個問題讓我保持專注,避免在日常瑣事中迷失,幫助我檢視進度。
再讀《12 週做完一年工作》
在上個週末,我又重讀了《12 週做完一年工作》這本書,回顧自己年初設定的 12 週目標,今天想和你分享一下目前的進度。
在年初,我為自己設定了兩大核心目標,更新在Now 頁面,希望透過 12 週的方式來推進。經過兩個月約 8 週的執行,我發現有些進展超出預期,有些則進度稍微落後,希望藉由回顧讓我能夠更具體地調整策略,而不是一味地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
目前,我已經完成了 Ali Abdaal 的 prompts,一系列發散思考人生願景的問題,也讓我稍微畫出人生輪廓草稿。還有!我已經讀完《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了!這本書提供了許多關於人生規劃的實用方法。
在寫作方面,我已經完成了兩篇閱讀筆記,這部分算是超前進度,原本的計畫是三個月完成兩篇,沒想到一月就已經寫好兩篇。然而,在閱讀《從沒想法到有想法的精準表達寫作術》這本書的進度上,則慢了下來,雖然目前已經快速瀏覽過一次,筆記只進展到第三章,需要更多時間消化。
為了時刻提醒自己兩大核心目標,我特別做了一張桌布。每次點開手機都能夠提醒自己,避免分心或偏離方向。將目標可視化,一個簡單但很有效的方法,讓自己保持專注。
12 週目標:如何開始?
回到重讀《12 週做完一年工作》的感想,如果你對 12 週計畫有興趣,但不知道該如何設定目標,不知道如何開始 12 週計畫。這裡有三個關鍵問題,來自作者 Brian P. Moran 電子報分享的影片(GSC 2024):
- What do I want different 12 weeks from now?(12 週後,我希望自己的生活有什麼不同?)
- What is the outcome I’m after?(我想要達成什麼結果?)
- Qualify it. Quantify it.(如何界定它?如何量化它?如何衡量這些改變?有沒有具體的標準或指標?)
可以試著回答這三個問題,思考未來 12 週內想要達成什麼成果,並設定下一步行動任務、紀錄和評量方式。
在執行目標的過程中,我發現「持續的行動」對我來說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
所以決定在電子報裡新增一個小區塊,專門分享「持續行動」的小故事,提醒我自己持續好像不容易,但其實也不難,看看別人有趣或感人的故事,藉此和自己建立契約,接著嘗試,不再爽約。
本週的持續行動小故事 Consistency is King
Typesense 是一個 2015 年開始的開源搜尋引擎計畫,創辦人 Kishore Nallan 曾在 2021 年寫下《The Unreasonable Effectiveness of Just Showing Up Every Day》,開頭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I shall write some code every day before or after work. That’s it. No deadlines, no quarterly goals, no milestones.”
為了實現 Typesense,Kishore 決定每天寫一點程式碼,沒有死線、沒有季度目標,單純讓自己每天都出現、每天都行動。結果,Typesense 這個計畫在六年後,直到 2021 年,他終於能全職全心的投入。
六年,聽起來有點久,但相比一生就還好了。藉由這個故事讓我更加堅定自己設定的寫作習慣「每天最少寫五分鐘」,和發佈頻率「每週至少發一篇電子報」,不管寫多少,我都要發出,沒有死線。
希望這個故事,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
歡迎回信和我分享你的 12 週目標或任何想法!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我們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能力,能夠成為一個傑出的人。成就非凡的秘訣在於,在你不想的時候(這點特別重要),多做一點點。
From 《12 週做完一年工作》(The 12 Week Year), by Brian P. Moran, Michael Lenning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