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ning Everyone!

三月了,進入今年第一季倒數的一個月。

因為三月對我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日子,所以我想藉此探討人際關係對生活的重要性。

這篇前面會先討論「為什麼人長大之後比較難交到朋友」這個議題,後段則提到如何專注回自己身上,減少對他人期待的方法,如果你偏好先閱讀後段,可以先往下拉到「什麼是 Let Them Theory」的段落。

那我們開始吧。

我一直很喜歡一個比喻,人際關係就像三腳椅的其中一隻腳。

若缺少了它,人生這張椅子便無法穩固。

其實在構思這個主題時,我也沒有確定要探討哪些面向,轉頭就跑去和 AI 討論了。我特別喜歡它提出的幾個問題,例如:「如果現在世界上只剩你一個人,你會最懷念哪段關係?」、「你有沒有在人群中感到孤獨的時刻?當時發生了什麼?」或是「你最享受一個人的時刻是什麼時候?」諸如此類。

這些問題都需要一段時間好好思考,和 AI 討論一陣子,發現無止盡的發散,沒有太聚焦想討論的結果,於是我決定先找找我的網路導師如何談論人際關係。

在逛 YouTube 的時候發現 Mel Robbins 和 Jay Shetty 在討論一個有趣的議題「為什麼人長大之後比較難交到朋友」。

忽然想到人生看過最多次的電影《戀夏五百日》(500 Days of Summer)裡的經典台詞:

People change. Feelings change. It doesn’t mean that the love once shared wasn’t true and real. It simply just means that sometimes when people grow, they grow apart.

Mel Robbins 提到,20 歲之後,我們會經歷一場巨大的分離,她稱之為 The Great Scattering。原本在學校的朋友逐漸分道揚鑣,緊接著遇到的人也和以前不同。大家處在不同的時間點、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人準備出國、有人剛結婚、有人有小孩,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各不相同,因此,交新朋友變得困難。

這場對談最吸引我的不只是這個觀點,而是 Mel Robbins 和女兒去年底一起出版的新書《​The Let Them Theory​》,這個概念徹底讓很討厭失控的我改觀。


什麼是 Let Them Theory?

Mel Robbins 認為,人類天生傾向想要掌控一切,這讓我們有安全感。但當我們過度執著於控制他人或試圖掌控大局時,反而會讓自己筋疲力盡。

Let Them Theory 提出的解法,就是簡單地釋放這種執念,讓別人去做他們想做的事(Let Them)。

這讓我想起 GaryVee 曾說過的:「對他人別抱任何期待(​Have 0 expectations of others​)」,而 Let Them Theory 便是最好的實踐方式。

最近和一個久未聯絡的朋友講電話的時候,他分享了一段他與別人意見相左的對話經驗。他說,當時雙方各持己見,但他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彼此的想法不同,而「時間就是繼續走」。這句話雖然簡單,卻超有力量,感覺像一桶冰水直接從我頭上澆下,也意外成為了我理解 Let Them Theory 的一個引子。

因為時間從不停歇,不會因為爭執或堅持而停下來,與其固執於改變對方的想法或執著於某種做法,不如學著對自己說「Let Them」。這樣一來,就能把寶貴的時間與精力收回來,專注於自己真正能夠掌控的部分。

如果你和我一樣討厭失控的感覺,或是總是被困在別人怎麼想的猜測中,Let Them Theory 這個方法或許很適合你。

我迫不及待地讀了這本書的前兩章,真的覺得很棒。

Let Them Theory 鼓勵讀者重新討回被浪費在無謂期待上的時間和精力,接受不可控制的事情,然後讓它去吧。


如何實踐 Let Them Theory?

這個方法很簡單,只需要在遇到各種快一秒斷線的情境時,在心裡對自己說:「Let them~~~」

  • 店員結帳慢慢的?讓他吧(Let them),接著說「Let me」——讓我利用這段等待的時間放慢腳步,享受當下的無聊,試著平靜的思考,觀察周遭的人事物。
  • 鄰居是個甩門怪,總是被關門聲嚇到?讓他吧(Let them),然後說:「Let me」——讓我戴上耳塞睡覺,或者深呼吸,提醒自己沒辦法控制別人的行為。
  • 客戶遲到了?讓他吧(Let them),然後說:「Let me」——讓我觀察一下周圍的街景、晃晃看看有沒有有趣的小店,或是查查看附近的圖書館。

當練習 Let Them Theory,我發現這些令自己困擾的事情,好像大部分來自於對他人的期待,我覺得他應該 A 但他卻做 Y 的這種情境,而當學著放下這些期待,我才能真正讓自己恢復穩定的情緒。

從這個理論我學到,健康的人際關係互動就是:

讓他們做他們的事(Let them),讓你做你自己(Let me)。

如果你對這個理論感興趣,我推薦你去看看上面 Mel Robbins 和 Jay Shetty 的對談,也可以讀讀 Mel Robbins 的新書《​The Let Them Theory​》。我也會繼續探索這個主題,未來有新的想法,再與你分享。

期待下週見。

hu xx


本週的持續行動小故事 Consistency is King

Stephen King 被譽為「恐怖小說之王」,出版超過 60 部長篇小說和近 200 篇短篇小說(儘管我一本都不敢看⋯⋯)。他的寫作生涯已經超過五十年,而他成功的關鍵之一,就是一套穩定且確實執行的​日常習慣​

每天早上 8 點到 8 點 30 分之間,他會坐下來開始寫作,並堅持每天寫 2000 字。這種持之以恆的習慣,讓他在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創作出無數暢銷作品,成為影響無數人的偉大作家之一。

這個故事讓我更堅定自己的寫作原則:「每天至少寫五分鐘,每週至少發一篇電子報。」無論寫多少,我都會發出,沒有死線,沒有拖延。我知道,每一次的累積,未來的我都會感謝過去的我。

當然,每個人的寫作習慣和工作方式都不同,重要的不是複製別人的方法,而是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節奏,並且持續前進。


本週金句 Quote of the Week

The 5 Second Rule taught me that action is the answer. Thinking about your problems will never solve them. Waiting around to feel like doing something means you’ll never do it. It taught me that no one is coming to save you. You must save yourself from yourself. You have to force yourself to make little moves forward, all day, every day, especially when you don’t feel like it.

From 《​The Let Them Theory​》, by Mel Robbins, Sawyer Robbins